太原長公主,原是前魏孝靜皇帝的皇后高氏。
天保八年,楊愔又升任尚書左仆射,加拜開府儀同三司,改封華山郡公。
去年,同樣也是天保九年,楊愔則升任尚書令,加拜特進、驃騎大將軍。
直到如今。
他可以說是朝中第一人了。
名副其實齊國的掌權宰相。
當然和宇文護不同,楊愔可是忠心耿耿之臣,對高澄、高洋和如今的皇太子高殷,都是一片赤誠之心。
這就導致,如今的高殷,對楊愔也很是依賴和信任。
高洋這些年性情日益暴虐好殺,動輒殺戮大臣,以致朝野人心惶惶。
但高殷將政事委托給楊愔后,楊愔作為宰相,處理政務也算是得心應手。
不少朝野外的賢人都說,齊國君主雖然暴虐,但如今的政事,在楊愔的治理之下,卻還算清明有序。
高殷攝政,朝野上下明面之上無有動亂,也多虧了楊愔的賢能治國。
若無楊愔,高殷不知道這個國家,將會是什么樣子。
因為心中對楊愔的信任,高殷索性站起了身,徑直撫平衣袖,朝殿外方向走去。
雖然還未等高殷行至門口,就見楊愔已經入殿了。
楊愔和高殷,在殿中正中略微靠近殿門處碰了個面。
“臣愔,給太子殿下請安,殿下未央無極。”楊愔一本正經地行禮問安。
高殷則不允許他行全禮,還未待楊愔行完禮,就將他一把扶了起來。
“楊公不必多禮,殷待楊公,如父如師,怎敢受楊公之禮?”高殷笑道。
“太子殿下折煞老臣了。”楊愔連忙避讓。
高殷接著說道:“罷了,不提這些虛禮,今日楊公能至東宮,倒讓殷好生驚喜。”
自高洋病重,雖然朝事盡數交由皇太子高殷。
甚至連平時的朝會都在東宮舉行。
但昨日剛剛開過朝會,按照三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的慣例,今天可沒有朝會。
不上朝,楊愔作為尚書令,平時忙得很。
倒是很少見楊愔在高殷沒喊他入宮的時候,會主動來東宮。
高殷正愁看不透童謠之中的含義,這下子楊愔一來,高殷就舒服很多了。
不過,楊愔來此,想來是有大事。
高殷就先問楊愔所來何事。
沒有大事,若只是平常小事,楊愔是不會輕易進宮打攪他的。
平常的政務,楊愔自己就能審閱。
“楊公可有要事?”高殷開口問道。
楊愔確實講出了幾件事。
但卻并非要緊之事。
而是楊愔不便于自己做決斷之事。
事關高氏宗王。
他雖是尚書令,卻也無權干涉天家之事。
高殷聽著,倒也不置可否。
都是些宗室之中的雜亂之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見得小。
楊愔來問他的意思,倒也合情合理。
高殷一邊聽著,當場就給了楊愔處置和解決的辦法。
這也能看出來,這些事情確實沒有那么復雜和難辦。
只是楊愔畢竟作為外人,對于高氏內部之事,不太方便處理罷了。
高殷微微搖了搖頭,二人將這些宗室之內的亂七八糟的事情處置了一番后,高殷見楊愔沒有其他的事情了,就將自己方才看到的童謠講給楊愔聽。
高殷將寫有那首童謠的奏疏,遞給了楊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