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遠我道,不遠打爾腦。”
楊愔接過高洋遞來的奏疏,先是一驚。
待仔細看過其上的童謠,楊愔第一反應是,寫這首童謠之人,并非簡簡單單的童子。
而是別有用心之人。
這童謠看似有些費解,但楊愔乃是何人,他仔細思索片刻之后,便知道了這首童謠的用意。
高殷見識過的童謠不多,最多是在史書之上的只言片語。
可楊愔不同。
楊愔最起碼,活得年歲比高殷要多得多。
這首童謠聽上去挺暴虐的。
羊啊羊,乖乖地吃點野草吧。
不好好地吃的話,就早些離開這里。
不然的話,小心我打你的腦殼兒。
羊。
這首童謠之中的羊,究竟是什么?
童謠中要打羊腦殼的人,到底又是誰。
高殷猜不透,并不代表楊愔看不出來。
若以陰謀論的話,這首童謠中的羊,恰恰就是一個人。
就是他楊愔。
高洋當年,代魏自立之時,害死了魏孝靜皇帝。
把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后、他的妹妹太原長公主高氏,許給了楊愔,并累封他至開封王。
童謠之中的羊,楊愔猜測,可能就是指自己。
羊代指楊,不是剛剛好嗎?
楊愔如今正是輔政大臣,可謂是高殷的左膀右臂、肱骨之臣。
如果說這首童謠當真指向的是他楊愔,那這童謠,說不定就是有心之人特意讓他看到的。
借助皇太子高殷之手,散布這道童謠之人,可能就是想要借助高殷之手,讓楊愔明白點什么東西的。
一時之間,楊愔并沒有參透其中的道理。
他便當著高殷的面,自己低頭思忖起來。
倒也不怕高殷對此,有什么意見。
看來楊愔在皇太子面前,也算是自在的。
雖說他恪守禮節,但高殷寬厚,楊愔只是小作思索,并沒有很大的問題。
高殷見楊愔沉默,他便也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席子上面默不作聲。
因為高殷擔心自己的突然插話,會擾亂楊愔思考的心智。
說起來高殷其實很是慚愧。
自己貴為皇太子,卻連區區童謠都看不出來其中隱藏的深意。
高殷自己感覺自己其實有些愧為一國皇太子。
這并非他突發奇想,而是這么多年以來,自從很多年前高洋冊立他為皇太子之后,高殷就一直忐忑難安。
最初是擔心自己會讓阿耶失望。
最初擔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坐穩、坐好這個太子之位。
只不過這幾年,又有一些不一樣了。
自高洋病重之后,高殷身上的擔子就愈發的沉重了。
高洋索性將朝中一切事務,都交由了皇太子全權處置。
如今的皇太子殷,屹然像是一個天子了。
與天子別無二致。
只是如此以來,他就更加的煩惱了。
高殷見楊愔并沒有注意到自己,就索性以手托腮。
他并沒有看向楊愔的方向,反而是兩眼空洞地朝前望著。
望的方向,大概是東宮殿門那邊。
他并沒有在想楊愔。
也沒有和楊愔一樣,在想這個童謠之中所暗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