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監從殿中走出,帶著悲慟之意,將宇文毓的遺命,說給了文安殿上的重臣們聽。
重臣們聽聞宇文毓駕崩,都是神色恍惚。
倒也不必如今就哭。
但大家的神色不約而同地都有些不自然。
因為他們多少都知道點內情。
宇文毓是得罪了宇文護之后,才死的……
至于宇文護這次是怎樣又把天子弄死了,對于重臣諸公而言,倒也不是最重要之事。
當然大家關注點,也不在于宇文毓到底留下了什么樣的遺詔。
諸公最在意的則是大冢宰晉公宇文護,這個人現在怎么還沒有來?
宇文護也在文安殿,這是他們眾所周知之事。
畢竟他們來的時候,還給宇文護問過安。
總不至于先走了罷……
宇文護如今威勢逼人,天子駕崩,連表面功夫都不想做了。
他對待宇文毓這個從弟,這兩年可謂是忍之又忍。
不管是在朝中內政之上,亦或者是在對外用兵和邦交之事上,宇文毓和宇文護的施政理念,都像個甚遠。
不能說不太相似,只能說完全不同。
他想對東邊增兵,宇文毓不贊同。
他想廣布惠民政令,宇文毓有意見。
他想要讓宇文毓去娶突厥的阿史那氏公主為妻,宇文毓又拒絕。
總的來說,他們倆已經沒有必要繼續這樣僵持下去了。
若是繼續這樣下去,恐怕不是宇文毓先瘋,就是他宇文護先瘋。
索性死了好了。
這樣皇位就能再傳給別人。
宇文護當然沒有想過讓宇文毓的兒子繼承天子位,因為他現在并沒有竊國的想法。
如今更重要的是攘外和安內。
至于龍椅上面坐著的是何人,其實都是不太影響大局的。
所以宇文護毒殺宇文毓才那般順手。
全然沒有心理障礙。
不過話不能說的絕對,或者說也正是因為如此,宇文護才不會去立宇文毓那幾個剛出生不久的兒子。
宇文毓三子,長子宇文憲,次子宇文貞,三子宇文實。
宇文毓三子都是庶出子,因為當年宇文毓的獨孤敬后難產薨逝之后,他就沒有再冊立過皇后,自然也不會再有嫡子。
宇文毓三子宇文實,出嗣宋獻公宇文震。
宋獻公宇文震是宇文毓早夭的二弟,宇文泰的次子。
不提出繼的宇文實,單說宇文毓的長子和次子,還都是小娃娃呢。
自然立不了。
宇文護如今全心投入大周的基業之中,對不聽話還掣肘自己的宇文毓都能毒殺一了百了,又怎么會立宇文毓的兒子。
且不說有殺父之仇,單論朝政之上,立一個娃娃,這不是在嫌周國得國得的太容易了嗎?
周國初立,就開始立小娃娃,那還如何讓萬民順服,讓萬邦來朝。
說近一點,自己國家的庶民百姓,都會對自己國家產生懷疑,更何況周邊幾個國家的民眾。
若想要蕩平中原,一統天下,就算是宇文護野心大,也想要坐一坐這個皇位,但現在還遠遠不是立娃娃上位的時機。
現在冊立了娃娃天子,日后宇文護出朝親征,那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他希望的是,日后自己親征領軍之時,朝中能有較為英明的天子,先震一震場子。
莫要在攘外之時,自己內部先出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