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桑基魚塘雖然失敗了,卻抱住了沿海三十里平灘,保住數十萬畝水田。南田縣的農業生產在徐介手中,是得到了發展的。善于鉆營的東海商幫,依托海塘,在南田縣建造了港口,如今海口一帶,日漸繁華。
劉知易潛移默化的開導徐介,他可不敢正面硬勸,更不敢用好為人師的口氣教他,因為儒家毛病很多,他們的好處上使命感很強,心懷天下,有家國情懷,壞處就是不聽勸,總認為自己上對的,大道理一堆一堆。
引導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劉知易用他路上見過的贏郡和南荒作為例子,當告訴他嶺南那些豪商如何日進斗金的時候,徐介嗤之以鼻,又告訴他贏郡如何以財政、稅收這些操作性強的硬指標為依據,逐漸改善現狀的時候,徐介只感慨贏郡離嶺南太遠,不然可以大肆移民。
劉知易毫不懷疑,不管朝廷怎么想,徐介肯定敢偷偷敢移民這種事情。
劉知易跟徐介聊天的時候,金川郡主不合時宜的闖進來,她自稱劉知易的表姐,遠嫁到了嶺南。徐介沒有懷疑,于是以金川郡主詢問北田縣的情況為開始,三人的話題轉移到了關于北田縣和嶺南東郡節度使上來。
徐介書生意氣,心直口快,對東郡節度使頗多貶損。認為嶺南東郡許多事情,就壞在了節度使身上。
東郡節度使,是第二代的司馬忠,此人也修行儒家,可徐介半點都看不上這個人。認為司馬忠根本就沒有治國之才,只夠格當個亭長。之所以看不上司馬忠,是因為司馬忠當政以來,嶺南東郡人口凋敝。
十年前嶺南人口五百萬,東郡占了三百萬,結果十年過去了,東郡人口反倒只有兩百八十萬人。一場大澤縣強遷,造成三十萬人口流失。
又說起北田縣,司馬忠的節度使衙門就設在北田縣城,司馬家是世襲的節度使,不思好好營建,反倒是大肆搜刮,半個北田縣成,都是司馬家的,北田縣的沿江碼頭上司馬家的,北田縣的沿海鹽田是司馬家的,就連北田縣最大的船隊,都是司馬家的。堂堂節度使家族,不思以民為本,重農抑商,反倒自己經商,與民爭利!
在郡主這個挑事能手嘴下,徐介把北田縣和節度使衙門的弊政統統捅了出來。
“司馬家還養門客?”
金川郡主明知故問。
徐介冷哼:“哼!身為邊鎮節將,豢養門客死士,意欲何為?”
郡主道:“或許是幕府有缺。”
徐介道:“幕府里要那么多武夫作甚?”
幕府是官員的輔助人員,類似于秘書,一般都是文人。
郡主道:“或許是節度使大人大公無私,得罪太多人,需要武士保護。”
徐介哼道:“他大公無私?誰不知道司馬忠結黨營私,下交嶺南郡守,上攀當朝太師。”
劉知易感覺郡主在一步步套徐介的話,引導徐介罵人,連忙攔住他。
“徐兄。小心隔墻有耳,誹謗上官可上大忌!”
徐介說興奮了,跟喝醉了一樣:“隔墻有耳,我怕什么?”
郡主微微一笑,終于不再說話。
劉知易感覺驛站門外有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