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暻國皇帝病危,要求尚在軍中的兩位繼承人立刻回國,第三區不得不臨時撤軍。為了掩飾此事,第六區的士兵冒充友軍居住在已經撤空的帳篷里,幾日后才被對方的觀察員發現。
4月15日,經過了漫長的討價還價,雙方終于擬定初步協議,聯軍開始從白海沿岸撤退,協議內容尚未公布。
4月20日……
“我們戰敗了!”
營里回響著同一個聲音,報紙和傳單雪片般滿天飛舞。所有新聞頭條都是一個內容,解散北方軍區,分治白海兩岸,割讓拉塞爾港在內的十個港口,格爾達親王私自簽訂了這項協定,一石激起千層浪。北方軍區公開表示拒絕履行協議,霍華德將軍帶著大批將士離開了首都,宣布成立復國組織埃里溫,旨在驅逐外敵,收服失地,公然與安道爾政府唱反調。
塞拉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春天。當冰雪開始消融,這個消息卻凍結了他們僅剩的希望,從這一天開始,她真正成為無家可歸的人了。絕望像瘟疫一樣在營里蔓延,更多的難民跋山涉水來到了圖蘭,設在埃因奧爾的三個收容所一下子人滿為患。
“希望之星”號事件被曝光后,圖蘭總督擔心難民會成為政治問題,不敢進一步激怒他們,只要不出營區,士兵們便對發生的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營里的治安狀況越來越糟糕,偷盜,殺人和強奸成為了常態。
戰爭已經結束,但人們的生路在哪兒?越來越多的難民來到了島上,帶來的消息無一不令人絕望。塞拉焦慮不安,只要有新人進來,她就立刻前去打聽家人的消息,但他們卻像從世上消失了,一直杳無音信。
一天傍晚,麗達面色沉重的走進帳篷。塞拉立刻從床上坐起來,不祥的預感籠罩了她的心頭。
“塞拉,你一定要冷靜。”麗達艱難的吞了口唾沫,“剛得到消息,你的父母和弟弟都已死在聯軍對凱特尼亞的轟炸中。”
塞拉感到一陣眩暈,麗達緊張的打量著她,好像在思考該怎么安慰,她的反應卻異常平靜:“知道了,謝謝你。”
當晚,她吞下了藏在枕頭里的毒藥。第二天清晨,巡查的士兵發現塞拉停止了心跳,便不顧麗達的懇求收走了塞拉的所有財物,把尸體帶走了。營里每天都有人自殺,士兵早已見怪不怪。尸體通常會被扔到垃圾場,等卡車運到幾公里外集中焚焼。
在搬運的過程中塞拉就醒了,毒藥是她用母親的首飾向一個醫生換來的,可以讓人在二四小時內呈現假死狀態。她在垃圾場躺了整整三天,周圍彌漫著嗆人的尸臭,蒼蠅在臉上嗡嗡飛舞,到了夜晚,還會有窮孩子跑來偷尸體身上的東西。她的財物已經被收尸的士兵盤剝一空,這些孩子卻不忌諱,把她的外衣和鞋子都扒了下來,又去拔另一具男尸嘴里的金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