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東源村已經是晚上八點,月光下的小村子顯得寧靜自然,只有一戶人家的窗戶是透著燈光的,那就是村長家。
此時的東源村已經通電了,但是大多數人不舍得用電,一來也沒什么電器,二來還是保存農耕時代的習慣,晚上睡的早。
當然有線電視是肯定沒有的,此時看電視得自己買天線裝房頂上,能收到的臺也很有限,全村也只有村長家能看電視,還是黑白的,誰家想嘗嘗鮮,過過癮,那只能去村長家蹭電視看。
過了一座小橋,借著月色,陳超和大伯來到村口河邊的奶奶家。
家里的房子很破舊了,幾個孩子在外賺的錢也只夠自己養家,暫時還沒有能力回村修房子。
這是一棟二層磚木小樓,奶奶腿腳不方便就住樓下,幾個孩子如果回來可以住樓上。
大伯掏出鑰匙開了門,老人睡的淺,這邊一開門,里屋奶奶就聽到了。
“是建軍嗎?”
“媽,是我還有土豆。”
“土豆回來了,我的大孫子。”
奶奶拄著拐杖很快就來到堂屋,這堂屋很大,既是客廳,也是廚房,還是餐廳。
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炤臺,自己砌的,兩個炤位,炤臺后面是一個圈,放柴火用的,平時做飯的時候得有一個人在一旁添柴,另一個人做飯。
以前小時候陳超就是添柴的那個,這活冬天干是很舒服,炤火暖烘烘的,但是夏天干添柴的工作就是苦活了。
土炤臺后來被煤氣灶取代了,再到后來又被電磁爐取代了,后來的東源村再也看不到炊煙裊裊的景象。
雖然開了燈,但是堂屋里還是很昏暗,這一盞白熾燈影影綽綽的,好像隨時會熄滅的樣子。
大伯四處看了看,問道:“祖萬呢?”
祖萬就是陳超的堂兄陳祖萬,是大伯的大兒子,初中畢業之后就不讀書了,平時幫大伯的忙,這次為了投礦的事情,大伯就提前讓他回來。
“說是和人抓田雞去了。”
大伯有點不高興了,“不學好的東西。”
后山一些小溪潭里會有田雞,和青蛙差不多,只不過是可以吃的那種,肉質肥美,晝伏夜出,晚上的時候拿強光手電筒一照,這些田雞就會出來,一逮一個準。
但問題是在漆黑的夜里上山去是很危險的,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這樣做不太值得。
奶奶沒有順著大伯的話頭,而是拉著陳超的手問道:“大孫子,你想吃點什么?”
“簡單點的,下個面條就好。”
奶奶微微一笑,吩咐道:“建軍啊,把火生起來。”
“哎。”
正當柴火噼里啪啦,鐵鍋里的水沸騰之際,堂哥陳祖萬推門進來,手里拿著一個竹編的簍子。
“奶奶,我抓了好多。”
“那正好給我下面條,田雞煮面,那叫一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