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滅東虜主要裝備遼東,是紅夷式的鑄造中型野戰炮。
而西軍的滅虜炮則是打蒙古人的小炮,通體由凈鐵鍛造,長二尺、重九十五斤、打一斤炮彈,配備雙轅三輪炮車,前面兩個大輪、后面一個小輪,每車載炮三門,同時發射,注重機動。
這是非常好的野戰輕炮,適配蒙古部落小規模遭遇戰,但這會他們要打的不是小規模遭遇戰,本來大伙都看著劉承祖的部隊也是官軍裝備,硬碰硬誰怕誰,反正二百步外誰的炮都不會響。
可這會劉獅子突然從兜里掏出來十幾位上千斤的大家伙,這誰頂得住啊
莫與京臉都綠了,他跟陜北叛軍打了一年多,不是不知道陜北叛軍有炮,但那都是繳獲官軍的炮,跟他們一個形制,甚至還都是官軍用的炮里比較輕的涌珠之類的小玩意,可從來沒見過叛軍掏出千斤炮的。
偏偏他還不敢下令撤退,因為對手有很多蒙古騎兵,平時西北邊軍看見蒙古兵一點兒都不帶怕的,但這會可就不一樣了,莫與京和冶國器商議后,都沒有把握將軍隊在蒙古馬隊的襲擾下全師帶回。
一寸長一寸強,留給他的選擇就只剩一個,主動進攻。
此起彼伏的號角聲在河東響起,湟水北岸未受重炮威脅扼守狹長河灘的北軍率軍拔營,向西移動,意圖搶占湟水北岸,對劉承宗左翼形成威脅。
隨后東軍在角聲中齊齊推進,兩翼馬兵率先涉水渡河,隨后步兵將滅虜炮自炮車卸下,扛在肩頭拉車涉水。
望見這一幕,劉承宗面上露出笑意,敵軍意圖很明確,用雙腳抹消火炮的射程劣勢,靠格斗取勝,但這也意味著他們暫時放棄地雷陣地的優勢。
劉承宗快速頒布命令,以阿海岱青部蒙古營自左翼防備湟水北岸敵軍渡河,將兄長劉承祖部四千營旗軍自陣前撤回,移動至左翼援助阿海岱青。
下令黃勝宵將抬槍重銃隊全面推進,以重炮轟擊敵陣,迫使其加速前進消耗體力,命巴桑穩住陣線,不崩潰、不前進、不后退,迎接沖擊。
車尾倒裝抬槍的馬車在戰場飛馳,阿旺在陣前手舞足蹈無聲嘶吼,布赤在陣中高聲鼓舞士氣,巴桑肩負赤色劉字大旗在橫過陣前奔馳,奴隸崽子馬隊向兩翼散開,番兵高舉長矛發出呼和,蒙古馬刀敲在鑲鐵蒙皮盾牌上,發出哐哐聲響。
混編帶隊的漢軍在農田中插下一桿桿書著天下太平的旗矛,環視左右,不知是誰先向前走出一步。
很快,所有漢軍都齊齊邁出一步,扎下重銃支架,將與人等高的重火槍架在身前,熟練地吹火折引燃環繞于左臂的火繩,在龍頭桿上夾緊。
一門千斤重炮自后方放響,轟然間鐵彈曳著尖嘯自步兵頭頂越過兵陣,砸落在河對岸,受到驚嚇的土兵猛然加快腳步,緊隨其后十一門重炮齊齊轟響。
當炮彈在頭頂飛掠,當懾人心魄的轟鳴在河谷回蕩,位于戰線最前的六百名獅子營老兵對蔓延戰場的殺氣置若罔聞。
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們把銃托頂在肩頭,用漆黑的眸子透過準星照門,他們望向河灘蔓延的黑線,也越過黑線望向更遠處模糊的云與青天。
在白云與青天的盡頭,是他們的黃土他們的家。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