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事情還是得分個輕重緩急,元帥府裝備產能就這么多,甘肅去天山的移民如果需要裝備,只能暫時用來自蒙古和邊軍的繳獲。
兵工廠生產裝備總歸有個過程,而且不能擠壓準噶爾部所需要的裝備生產,畢竟劉獅子有底氣每年出兩三萬兩白銀、一兩萬石口糧鼓勵甘肅移民,靠的就是準噶爾臺吉買單。
實際上這些玩意在劉獅子心里是個連環套,他負責造槍炮給準噶爾武裝部隊。
準噶爾臺吉換槍炮裝備的皮貨會被加工成衣物、用具,再以十倍的價格販賣回給準噶爾而蘭州,準噶爾以武力開拓更多的原材料市場,作為元帥府在中亞的軍事投影。
劉獅子最終想達成的目的,是借準噶爾之手,在沙俄烏法叩關,迫其開放貿易,完成準噶爾奪取沙俄毛皮產地、販至西寧加工;西寧加工的毛皮衣物用具售回準噶爾,準噶爾再售給沙俄的完整產業鏈。
目前這條產業鏈上最難的問題,既準噶爾為啥不向東打、而要向西打的邏輯問題,已經解決了。
劉承宗用實際行動告訴了衛拉特諸部,你打不過。
只要搞清楚邏輯問題,往后的問題就不大了,無非是多少的問題。
至于這個買賣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劉獅子不知道,他只知道準噶爾目前掌握的毛皮產地還很少,有了換取武裝的動力,將來的貿易規模或許會十倍甚至二十倍的擴大。
或許到那個時候,絲綢之路就要改名叫槍炮之路了。
所以可以說,帥府對準噶爾的軍售,是劉承宗敢動員甘肅邊軍移民天山的底氣,琿臺吉就是他的財神爺。
只要琿臺吉的部隊有一千套崇禎年間世界范圍的先進武器裝備,帥府在貿易中賺取的利潤就能養活整個兵工廠,源源不斷的生產出裝備兩個營的裝備。
單以裝備論,這樣一千一百二十五副裝備,武裝起來的千人大隊,在這個時代放之四海都不會跟落后沾邊。
軍售里利潤最大的就是炮,一千五百斤的火炮經皮貨等價換算為白銀三千兩,這么一門炮算上送的五百發炮彈,帥府的工料費成本在一百五十兩左右。
送的炮彈實際上是鑄炮成本高兩倍。
但沒辦法,他就算在天山專門開個鑄炮彈廠,也不可能把元帥府的鐵廠、鑄造作坊、煉鐵爐、工匠等產業鏈全往天山搬過去,沒有這些配套的東西,那鑄五百發七斤炮彈的成本可就不是一百兩能解決的事了。
再怎么說也是兩噸鐵,擱在哪兒都不是鬧著玩的。
誰讓劉二爺心善呢見不得琿臺吉這種優質客戶回家拿鐵錘敲炮彈,只好捏著鼻子把炮彈送了,忍痛賺了兩千八百五十兩。
考慮到這些,劉承宗覺得還是得先緊著客戶需求來,最終沒有夸下海口,只好道“就算他們光著腚來,我這蒙古兵甲堆積如山,還有官軍的鎧甲,絕對不耽誤用。”
“到了天山想回來,我不強留他們,就跟著準噶爾過來的商隊回;愿意留下,等我在那邊設立官府,能開多少、能種多少,官府就佃給他們多少甘肅的事,先交給小十六來辦。”
“年。”劉承宗說著,身子往前探了探“等我們拿下西域重開漢家河山,愿意留,我哥做西域都護,你做北庭都護,互為臂膀;愿意回,天山衛得留在那,甘肅我還給你留著,我們一起打回延安府,如何”
------題外話------
中午好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