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書信一起送到曹耀手上的,還有一副長匣。
曹耀疑惑地打開木匣,看見匣子里裝的朱弓黑失、青銅斧鉞,先愣了一下,隨后像想到什么,雙眼一瞬間瞪得巨大,血氣上涌,額頭那道老疤都紅了。
就見他轉身肅容摘了缽胃,撩開甲裙朝信使跪下叩頭“請使者轉告天子,甘肅有失,臣提頭來見”
嚇得懵懵懂懂的傳令騎兵差點竄出甘肅巡撫衙門改的都督府。
曹耀很清楚,劉承宗這給他的是九錫之二,彤弓斧鉞,朱弓專征不義,斧鉞專殺有罪。
劉承宗讓人把這東西拿過來交到曹耀手里,那么對曹耀來說劉承宗是什么身份、稱不稱王都不重要,他就是天子。
何況劉承宗連這玩意兒都拿出來了,顯然他對局勢有所判斷,曹耀很清楚,從自己接到這封書信開始,他估計是有一段時間見不到劉承宗了。
毫無疑問,甘肅和這三萬軍隊,短時間里對劉承宗來說是個放置游戲了。
因為劉承宗不僅僅把甘肅的兩塊產糧地交給他打理,還調派給他這片產糧地剛好能供應起的軍隊,這支軍團在閑時能夠依靠甘肅兩塊綠洲自給自足,戰時則要靠他自己。
這種語氣和決心,讓曹耀感到萬分熟悉獅子餓了。
很快,隨著韓世盤率一千二百虎賁兵抵達甘州,曹耀展開對甘肅的防御部署,第一個接到命令的是三劫營參將王自用,命其于永昌衛東部的真景馬驛布置第一道防線。
隨后是永昌衛指揮同知戈進,奉命率三千老弱旗軍調往甘州,由軍余在永昌衛打理秋糧。
緊跟著是高應登部大營,曹耀命其退至山丹衛布置第二道防線,山丹衛指揮使朱侯己同樣率千余旗軍撤退至甘州,由軍余打理秋糧。
最后的第三道防線,則由黃勝宵負責,駐扎在甘州城外,配屬虎賁營的預備軍官,整合甘州諸衛、山丹衛、永昌衛的九千老弱旗軍進行整訓,組成總兵力一萬三千的預備隊。
他給王自用的命令,是向東探查敵情,確保第一時間讓第二道防線的高應登知曉,并在遭遇敵襲時遲滯敵軍,給高應登部的集結、機動創造機會。
高應登部大營的戰斗力最強,是甘肅的反擊重心,前方遭遇弱小敵軍,高應登能迅速將之殲滅,即使遭遇強敵,也能阻攔一陣,給后方黃勝宵創造包抄機會。
至于更后方肅州、赤斤等地的軍隊,曹耀則把他們當成民夫,負責給甘州運送物資就夠了,如此一來他們的后勤補給線短了一半,路耗大大減少,即使沒有涼州種下的那些糧食,也能夠自給自足。
就在曹耀接到劉承宗書信的同一天,同樣有傳令騎兵抵達古浪守御千戶所,見到占領城堡后固守防線的參將馮瓤、魏遷兒。
劉承宗給他們的命令是偵查,派遣塘騎偵查古浪峽方圓五十里的所有山道,只要是能跑馬能行軍的山道,統統加以偵查壓迫,將地形起伏、泉水村落、高低險阻、行軍難度全部繪編成圖。
幾日之內,甘肅各個方向的明軍都被嚇壞了。
首當其沖的是涼州城里的李鴻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