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最早的疲兵戰術與鬼兵的損兵折將,涼州守軍也不指望依靠自身力量給劉承宗個下馬威了,干脆就絕了出城作戰的心思,每日安心輪換守城。
如今一來,期待低了,反倒發現日子過得還行,盡管劉承宗在城下鑄了三門大得嚇人的火炮,到底是沒有再向城墻發起轟擊。
本來他們以為日子能一直這樣過下去,至少在城外莊稼成熟前不會再有變化,萬萬沒想到,突然一天睡醒,城墻上的守軍就發現城西敵軍走得一干二凈,連營帳都收了。
遭遇驚變的守軍連忙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李鴻嗣和柳紹宗,二人趕忙召集城內將領登城,人們面面相覷,誰都不敢相信劉承宗會在這個時候撤軍。
兩名守城主將尋思這就是劉承宗引誘我們出城的新主意
倆人倒也沒有真坐以待斃,一番衡量,首先確定的對策是以不變應萬變,堅決不讓軍隊出城,以防遭遇元帥軍伏擊。
至少在城里是安全的。
在此基礎之上,發現元帥軍撤走的第二個時辰,李鴻嗣就向城外四面派遣塘兵,探查綠洲上元帥軍的動向。
“此次出城務必查明敵軍動向,他們進軍,要知其進軍方向;他們撤退,亦要偵知其撤退路線”
也同樣就在這一天,涼州出城的塘兵就探查到元帥軍正向古浪峽集結,準確的說不是他們探查,而是元帥軍主力撞著他們就來了。
張天琳的駐防位置原本在涼州東北部的邊墻,他被指派到那邊,防御的是寧夏方向的明軍,心里還挺高興。
本來嘛,對他這種軍頭來說,手里有能打的兵,面前有能打的仗,就足夠高興了,戰爭就是機會,更別說防守長城,還能過一把王師的癮。
誰知道到了駐防地才發現,根本就看不見長城,風一刮都不能張嘴說話,一張嘴就滿嘴沙子,他過去在魚河堡當兵都沒享受過這待遇。
眼前和腳底下除了沙子還是沙子,他以為自己站在長城之上,手下的兵扒了好幾天沙子,才終于他們的位置是山腳,而且還是長城西邊的山腳。
張天琳又往東邊走了十里地,扒掉腳底下的沙子,才終于看到長城的烽燧,即使是沿山嵴修建的長城,也擋不住騰格里沙漠的侵襲。
過天星不害怕沙漠,因為能穿越沙漠的明軍一定是車營,那么他的好朋友劉國能就能派上用場,為了一個能讓劉國能上天的機會,他可以日復一日地在長城沿線扒沙子。
但寧夏方向的車營不來,就讓張天琳很無奈,他在那邊閑得都快長毛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得到來自劉承宗的命令,讓他帶兵南下古浪峽,把張天琳高興得快跳起來了,當即收拾營地,卷了兵馬就往南跑。
說真的,張天琳這輩子,就算在陜北叫官兵追得滿地亂竄,都沒跑出過這么快的速度古浪峽也有明軍車營。
他是真急于求戰,整個大營不到五千人,為了跑得快點干脆兵分三路,最先頭的塘騎偵知涼州城左近有明軍塘騎出沒,以為涼州守軍出城了,三支大隊直接朝塘騎連撲帶攆,轟踏的馬蹄子都快踩到塘兵臉上了。
張天琳一路追到涼州城下,發現城里的明軍并沒有跑出來,只是放出來百十號塘兵,把他氣得咬牙切齒,帶著自己心愛的大火箭在城東二里地打馬兜轉,揚鞭對著城頭指了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