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是他們最不愿意打的,因為這幫人連他媽個貴族都沒有,又窮又橫,像黃臺吉一樣能報復他們,而且劉承宗還沒在這。
漠南蒙古其實也不好打,畢竟這幫人都已經歸附了后金,打他們就必然會惹上后金,只是漠北三汗實在沒法了,所以并不是楊麒策動他們,而是他們在籌備進攻漠南蒙古的同時,元帥府的楊麒主動加入這場戰爭,并豪爽地攬下了最難搞的攻堅任務。
大善人
陰山腳下的山溝里,先鋒參將白文選帶著幾名武官如同后輩,站在地窩子旁看著一隊元帥府老兵修出完整的隱蔽工事,接連點頭,贊不絕口。
一隊人修出的工事包括前三后二破縫的兩排地窩子,每個地窩子的入口都配有土灶和延伸出去的煙道,整個隱蔽工事修建起來并不難,卻能作為過冬時的隱蔽營地。
給白文選演示的將領是胡三槐,固原叛兵出身,元帥府的老資格了,也是個活在人們口中的傳奇人物。
像趙可變那種,傳奇在一個晚上功成名就,胡三槐剛好相反,他官拜參將,是元帥府少有純熬資歷熬出來的參將。
胡三槐算是最早投奔劉承宗的邊軍軍官了,他跟王文秀、楊耀、吳養臣等人是同一批固原叛兵,當時在明軍那邊的官職就是管隊。
后來跟著劉承宗轉戰各地,硬是沒碰上讓胡三槐和吳養臣領兵作戰的機會,因為跟胡三槐搭伙的是師成我,跟吳養臣搭伙的是劉承運。
劉承宗就算讓承運上戰場,都不可能把師成我派到戰場上。
胡三槐總跟師成我待在后方,自然沒有戰場立功的機會,好在劉承宗一直記著他,畢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只要同一批的人都升官了,兵權有沒有先不說,反正要給胡三槐和吳養臣把待遇提一提。
所以這哥倆兒就是在連年征戰的元帥府,靠著六年時間,硬是熬資歷熬到參將的。
但實際上越往上熬越尷尬,哥倆兒指揮軍隊的經驗最高都沒超過五百人,官職越高,越不可能被派出去打仗了。
好在要建立漠南都督府,劉承宗便把他倆派到楊麒身邊搭伙,以前的固原管隊又回到了從前的固原總兵官麾下做事。
白文選看著土灶和地窩子嘖嘖稱奇,這玩意很陰險,整個地窩子僅高出地面一尺,十一二個人往里一蹲,上面蓋了土和草皮,走出去二三十步根本看不出來,有煙道,生火做個飯遠處也看不出來,正面還留有一道兩寸高的小窗通風、觀察敵情,必要時火槍還能伸出去打。
別說過冬了,就算平時營地外圍修幾個這個,專門埋伏塘兵、哨兵都好使。
元帥府給白文選帶來最神奇的感覺,就是盡管政治體系非常簡陋,但軍事上的一切都是正規化的,所有事情都比別人走得快了一步。
就比如類似的營壘,西營也修,有時候哨兵也需要挖個洞把自己藏起來,但到這一步就結束了,洞怎么挖、多大、多少人、沒人關注這些東西,就和他們的火炮一樣,撿來就用、有鐵就自己鑄,隨便鑄,能打響就行。
反觀元帥府,每一步都有計劃,就好像劉承宗從起兵時就做好了跟大明打國戰的打算,火槍、火炮甚至炮車,都是有規矩成體系的。
就連他們這次出兵,雖然白文選這一千人不算嫡系部隊,但配給上也沒有半分克扣,兵糧有限是都有限,可所有士兵都以什為單位配了三罐子油。
分別是火油、葷油和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