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自身份的不同,這里面也暗含著歸屬于六部分的身份等級和品銜的不同,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是有著不同職責劃分的。
而職責不同,則就意味著他們所具體負責的“離海”區域以及方向,肯定也會是不相同的。
面對著不同的實際情況,處置不同的事件與問題,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當然是不可能同步一致的。
那在他們之間,就一定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相處界線。
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或許是從來不會有著交集與相識的機會的。
這倒不是因為“離海”的不通情理與冷漠所造成的,而是由他們特殊的身份,以及他們具體所擔負的特殊職責所直接決定的。
因為,他們每個人所擔負的職責并不是一樣的,那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就會有著不同的任務搭檔組合。
對于他們在任務中,是否是單打獨斗的這種可能,易方認為是不會存在的。
這三類特殊的“海洋人”,是因為要完成特殊的任務,而專門由“離海”從眾多的符合選拔條件的族人中,精心挑選出來的。
這其中,也包含著那些歷經兩次神圣使命任務的參與機會,最終并沒有參與到任務當中的,有著“漁人”這個高等級身份和品銜的“海洋人”。
所以說,這個組成三類特殊的“海洋人”的群體,是比較復雜的一種狀況。
在這樣的狀況下,分派任務令他們去執行的過程,就必然是組隊進行的。
這個組合究竟是以雙人搭檔的形式出現,還是三人成眾的進行配合,亦或是小隊規模的完成,都是有著可能的。
只有是這樣的一種為完成任務而組建的配合方式,才是讓易方覺得是極其合理與科學的。
這更多的是從他們因為其特殊的身份,而在“離海”有著不同的存在,這個角度去進行考慮的。
同時,易方也專門對他們所經受的壓力強度,進行了具體的考慮。
既然,他們已經成為了擁有公開與隱藏的雙重身份的“海洋人”,自然就是要去承受為普通的“海洋人”所不能承受的壓力了。
而且,這種壓力還不是短期存在的,應該是會隨伴他們一生的。
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組合搭檔的形式,在執行完成任務的時候,是要比獨自一人的狀況,更能有效的減輕心理壓力,照顧各個方面的。
當然,這里是有一個前提必須要予以說明的,那就是他們在執行分派的任務時,是不能也不允許犯下錯誤的。
這可能就是決定他們能否長期的擔任這種特殊的角色,生活在長期保持高度壓強狀態下的關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