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如同是,你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兒童,同一個全身武裝到牙齒的,集高科技于一身的戰士去進行比拼對決的情況是一樣的。
由于其雙方的實力過于的懸殊,表現出來的能力也是高下立判的,所以對于這樣的比拼對決,其結果是毋庸置疑的容易做出判斷的。
現如今,周德功就是這個兒童,而“離海”就是那個戰士。
鑒于雙方在實力對比上的這種現實情況,能不讓周德功在面對“離海”的科技力量時,感到發自內心的無可奈何嗎?
而選擇在“離海”靠近大陸的邊緣海域中,開展專門的探查行動,從而獲得的第三個對周德功的優勢條件則是,在遇到突發的狀況,周德功是能夠進行及時的反應,不會讓自己陷入到多么的被動的局面中的。
因為,自身距離大陸是比較近的一個位置,一旦出現意外的不可控的情況時,他從“離海”的海域及時回撤到陸地上,是較為容易做到的事情。
對于這樣的情況,不能說成是周德功居于“進可攻,退可守”的一種有利境地。
周德功的探查行動,根本就不能將其定性為是具有攻擊性質的行動,充其量也就是隱蔽開展的針對搜集“離海”內部情形的一個偵查行動,而且是不具有惡意的行動。
但不管怎么說,在隨時能夠看的到大陸之上的景物,在目測的距離內就可以尋覓到適合登臨海岸的位置的情況下,不可否認的是給了周德功以足夠的實施探查行動的勇氣的。
這份安定的情緒,就是來自于他所熟悉的大陸的。
然而,也是這份安定的情緒,讓周德功很是有著感慨的。
難道這份安定的感覺,其中就沒有包含自己回到曾經哺育過自己的先祖們,自己族群所發源并曾世代生存棲息的這片海洋的因素嗎?
周德功覺得,當自己站在以“離海”為代表的這片海洋的身邊時,心里的這份安定感覺,就不由自主的升騰起來了。
這是回家的感覺,是一份親切的感覺。
當然,因為遠離曾經的這個“家”,已經是過去了很久遠的時間了,這就讓周德功不由自主的為之“近鄉情怯”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不請自來,最終會在這個已不屬于他的“家”里,遭受到怎樣的一個對待。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困擾他的實際問題,從他有想法要對“離海”的最新情況進行探查收集的時候,就存在于他的內心中了。
他知道自己的族群與這片海洋之間,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的。
這份關聯,并不會因為分居于兩地的“海洋人”和“陸人”族群,在地理環境上所形成的實際阻隔,而出現真正的斷絕。
所以,在經過長久的心理構想與糾結,進行自我的分解消化之后,周德功對于自己在探查“離海”的過程中,會遭遇到怎樣的被對待,已經是能夠坦然的去面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