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李魚端詳著缸中枯荷,忍不住嘆聲道,“今日早課時東風已至,想來立春不遠,年節亦近啊。”
這也是李魚在城隍廟自閉,不愿外出的原因,生怕年節氣氛加重了思鄉之情,引得道劫更重。
“略略一算,今天怕不就是除夕?”
攏在袖袍中的手指掐動幾下,李魚不由面露苦笑,心知今夜子時一過,爆竹一響,哪怕自己學鴕鳥把頭埋進沙子里,掩耳盜鈴也是不可能了。
“與其潛身縮首,倒不如坦然面對。不然心有惴惴,只會放大心中破綻。”
李魚思索一番,還是踏出了城隍廟山門,經過已經搭起頂桿腳手架的牌坊,來到了縣城之中。
都城隍廟其實就在邰城城東,只是面積不小,勉強有個十來畝地,全靠一條狹窄弄巷帶著門臉,方才聯通了城東大街,硬生生在城區之間營造出來了一股幽玄之意。
正如他所料,今日已是除夕,滿城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特有的喜慶氛圍。
縣衙早些時候就貼出告示,放關撲三日;士庶也已然開始慶賀,街道兩旁搭起了彩棚,內中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著、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供人采購。
間或更有車馬交馳,直向樂運坊之類的舞榭歌臺而去。
哪怕是貧賤小民,亦是新潔衣服,把酒相酬。
李魚走在其間,只覺如錐處囊,捍格不入。
“每逢佳節倍思親......”
他低聲自語一句,正準備四處走走看看,瞧一瞧這武朝年間平民百姓是如何歡度佳節的,卻突然被人喚住。
“李先生,且慢留步!”
李魚轉身看去,卻見是蘇家的一個年輕人,喚作蘇瑞的,從一駕馬車上下來,還捧著一些事物。
“李先生,正值歲旦,家主遣我來此,為您送上一些事物。”
李魚輕輕搖頭:
“你們倒是有心了,不過我一人獨居,倒也無甚需求,不必如此,還是拿回去罷。”
“李先生莫急,”見李魚有拒絕之意,蘇瑞連忙加快語速,“這些都是家主與大夫人精挑細選而來,對李先生您當有所用,還是看過再說吧!”
見與自己年歲相仿的蘇瑞如此緊張,李魚便沒有拂了蘇家好意,頷首道:
“既是如此,那便看看吧。”
“好嘞,”蘇瑞應了一聲,湊上近前,將捧著的事物一件件為李魚分說開來,“您且看,這都是年節所用物件,大夫人思及您一人居此,有些事物置辦不及,于是都為您備了一份。”
李魚注目看去,只見不大的盒匣里,門神、桃符等物一應俱全,甚至底下還壓著一套全新的道袍,包括繭綢直裰、藍布道衣、灰白鶴氅,鞋襪冠簪等物亦是一應俱全。
“倒是合我所用。”
李魚不禁笑了一聲,雖然有法力在身,身上塵埃難染,但心理上總歸有些不適,如今多了一身衣物,平日里換洗也能輕松不少,不必用法力蒸干。
“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物。”
蘇瑞挪開衣物,從最底下又拿出了一張皮紙,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墨字,還蓋了朱印簽章。
“這是大夫人特意為您準備的一份度牒,只要填了名姓上去,留居本地或行游他方就都不被為難,亦可獲免賦稅勞役,日后能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