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府城隍、州城隍、縣城隍等更為細分的城隍稱謂,也是自洪武朝興起,漸為正規。
而眼前天地,輔德王李昞是前唐世祖,當今武朝又頗類故鄉天水一朝,之前歷史發展軌跡據他打探,也是和故鄉大差不離,便如同一對孿生姐妹一般,哪怕有超凡之力存在也沒能改變歷史車輪行進的軌跡。
這種情況下,本該誕生于后世的稱呼卻莫名其妙出現在了數百年前,不禁讓李魚好奇起來。
面前就是自家老祖宗,自己來歷對方也是一清二楚,沒有遮掩的必要。
念及此處,李魚遂開言道:
“好教世祖知曉,晚輩自天外而來,昔年也曾聽過都府州縣四級城隍的名稱,不過在我印象中,那該是在二百八十余年后,某朝太祖冊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時方才提出,遂統一稱呼,定為正規。
“在此之前,似乎并無類似名號。”
既然已經認下了這個祖宗,那再稱呼李昞為殿下便不太妥當,況且就是李魚想要如此稱呼,那以田浩、張成為首的一眾家臣屬神也不會答應。
在他們眼中,李魚似乎就是李昞欽定的繼承人一般,若非李昞不曾應允,恐怕他們都敢以“世子”稱呼李魚了。
不僅從李昞手中接過了太平道傳承,甚至本身就是李唐宗室血胤,還有比李魚更有資格的人嗎?除非是李淵復活,李二再世,不然估計是沒有的。
雖然不知道李昞是自己多少輩之前的祖宗,但李魚想著,稱呼對方為世祖總是無錯的。
畢竟就連對方兒子李淵,都敢大言不慚地將李耳認定為圣祖,直接無視了作為西涼開國君主的太祖李暠,將老子寫在了五世祖的位置上。
他李魚稱呼李昞為世祖,自然也是不成問題的。
聽聞李魚所言,李昞微微一頓,若有所思道:
“你之所言倒是讓我想起了某段記載。據我所知,兩晉之時那引九品官人法入神道的修行人曾提到過,他也是縱觀過去未來,方才自無數中可能中選出了最適合神道的一條路子并確定下來。
“只是當時此人所言被道門與神道,以及勃然欲興的佛門一同引為笑談,認為那人是在胡謅。能遍覽過去未來,游歷歷史光陰,那人要是有如此偉力,如何還能在此界停留?早就破空飛升了。”
“倒也不一定,”李魚皺起眉頭,“若是我視故鄉為未來,豈不是也算縱覽過去未來,行走于歷史之中嗎?”
“你意思是說,那人同你一般都是天外之人降臨?”
李昞思索一番,似是想到了某些事情,微微頷首。
“倒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天地......”
祂突然回神,看向李魚,對方才所言閉口不談,遮掩過去:
“此事與我等無關,你只需記住,都府州縣四級城隍,俱都屬于刺喜地祇一流,就連那些山君水主,河伯江神,也都是這個層次罷了。”
“那第三境,社謀呢?”
李魚知情識趣地避開話題,繼續起最初的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