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從樹下走過,入村路便從黃土路變成了青石板路。這路,也明顯已經有些年頭,水磨般柔滑的石面上,坑坑洼洼留有不少牛羊踩過的痕跡。路的兩旁,種滿桃李,得益于這幾十年的風調雨順,雖是寒冬時節,亦顯現出勃勃生機。
沿著青石板路繼續向前,村里便越來越熱鬧,高高矮矮的房屋錯落排開,一直延伸向大山腳下。陳庭安此番前來拜訪的梅阿公家,便是其中最寬廣的一間,里里外外兩進大院,折花邊的小青瓦,灰白色的馬頭墻,斜挑出幾根蒼老的桃枝,顯是十分殷實。
“阿公好!”陳庭安進了門,見梅阿公正斜靠在院中的老桃樹下,美滋滋地抽著旱煙,恭謹問好。這卻不是作態,而是內心著實尊重。當年,若非梅阿公的不時接濟,老廟祝孤家寡人,無妻無子,又哪來閑糧湯水能養活尚在襁褓中的陳庭安?是故一直以來,他對梅村、對梅阿公都感情頗深。畢竟,對他這樣的孤兒來說,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已幾與父母無異。
“來了!”梅阿公聽陳庭安問好,也不起身,將古銅磨漿的桃木煙斗在老樹根上磕了磕,順手遞給陳庭安:“來一口?”
“阿公您來,小子抽不慣這口!”陳庭安忙閑著接過,撥了撥火,又反手遞給梅阿公。
“你呀,跟久葆一樣,享不了這福分。”梅阿公接過,狠狠抽了一口,享受的瞇起眼睛,許久方緩緩吐出:“當年,久葆便總勸我,少抽一些,對身體不好。哪知最后,他走得卻是比我早上許多。”
聽梅阿公說起老廟祝的事,陳庭安便沉默下來。他亦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當年,老廟祝雖是年齡大了些,但每日晨昏定省,寢食規律,無病無災,精神矍鑠,卻不知為何突然一日便沒了氣息,連句遺言都未留下便走了。
見陳庭安沉默,梅阿公也暗嘆一聲,他知這眼前少年對自家兄弟感情頗深,但天有不測風云,人世間的生老病死,又有誰能預料?命運沉浮之間,又有多少事情,能夠由得自己心意呢?
“罷了!不說這些,你且先隨我來。”梅阿公想著,起身磕滅煙斗,斜插在灰布纏腰上,顫巍巍走進屋內。
陳庭安忙跟上扶著,一步步走到最里屋的靜念齋。這里是梅阿公年輕時的書房,如今卻極少用,除了老廟祝偶爾帶著陳庭安來取幾本書,平日里便用一把大銅鎖鎖著,也不知道今日梅阿公突然領著陳庭安到此,卻是為了何事?
梅阿公也不細說,只是從腰上取出了一大把銅鑰匙,從中挑出一根,打開鎖,推開門進入。
這屋子,果然是許久沒有打掃了。陳庭安聞著冬日陽光里漫無目的游蕩的灰塵氣息,微微有些皺眉,忍不住想打個噴嚏,卻強忍住,“這里一看就是許久沒有用過了,阿公突然帶自己來此,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說與自己聽?”
陳庭安心中暗想,也不多話,只是遵著梅阿公囑咐,攙扶著他來到書房西壁的一面書架前。那書架上,滿滿當當堆滿圖書,有些陳庭安早已看過,有些沒有,全都落滿了灰塵。可以看出,這許多年來,除了陳庭安讀過其中一些,其余怕只是在此蒙塵,當真是著實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