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每次早朝,都會找他們一番麻煩,只要他們開口,武將第一時間就要開罵,儒官和東明會官員也不會有所幫忙,他們也不想直接得罪武將勢力。
沒有必要,除非涉及到自身。
百官上朝,所有人都知曉今日的早朝,會有大事發生。
“啟朝。”
待百官抵達太和殿時,守在門口的太監頓時開口,尖銳的聲音響起,百官稍稍加快了步伐。
換置鞋子,走進大殿之中。
太和殿空闊無比,十八根雕龍畫鳳的柱子立于周圍。
百官站好屬于自己的位置,望著龍椅上的大魏女帝,而后異口同聲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洪亮的聲音響起,這是基本流程。
“眾愛卿平身。”
女帝之聲響起,下一刻百官起身,再次高呼。
“謝陛下。”
但流程并未結束。
六部依次開口,提出目前的國家大事,待一番商談結束后,基本流程這才算是結束。
不管有任何私事,或者是其他事情,前半個時辰都是在商討國家大事。
百姓為先。
國家為先。
哪怕你聽聞誰誰誰做了窮兇極惡之事,你都不能直接開口,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小事,屬于個人問題,或者是地方問題。
國家大事說完,你才能去說這些東西。
終于,就在這一刻,儒官當中有人出聲。
“陛下,臣,有本奏。”
隨著儒官傳來聲音,滿朝文武皆然神色一變,但很快又恢復常態,靜心聆聽。
“宣。”
女帝的聲音依舊平靜。
“陛下,武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長平郡南豫府,發生一件駭人聽聞之事,狂生許清宵,因朋友受難,乞求嚴磊大儒法外開恩,但遭到回絕,而后于南豫府樓宴之上,怒斥嚴磊大儒,貶低圣人,此等行為,目無王法,不尊皇權,不敬圣意,如禽獸一般。”
“甚至于樓宴中,對讀書人拳腳相交,更是煽動南豫府百姓,企圖制造民變。”
“臣,懇求陛下,以大不敬之罪,將狂生許清宵發配邊疆,再以文宮之力,削他才氣,剝他功名,以儆效尤。”
開口之人,是一位七品明意儒官。
他一番話,說的犀利無比,光是三點就足以讓許清宵死無葬身之地。
不尊皇權!不敬圣意!煽動民眾!
換做任何一人,被戴上任何一頂帽子,只怕這輩子就到頭了。
可謂是字字殺人。
而這種言辭,顯然不是一個七品明意儒生能說出來的話,背地里自然是大魏文宮之人。
但讓他出面,而不讓大儒出面,原因很簡單,讓一名普通儒官拋磚引玉,看看皇帝的態度,若是皇帝態度是隨他們怎么處置,那就按照這個來。
如果皇帝不認可,那這些大儒就可以出來說話了,不然開局就讓大儒出場,容易一下子把局面搞太僵。
儒官的聲音響起。
大殿當中。
大魏女帝掃了一眼對方,婉兒則將奏折呈上。
接過奏折,女帝幾乎只是掃了一眼,便緩緩合上。
這件事情,滿朝文武都知道,就沒必要假裝不知了。
“此事,朕于昨日便已知曉。”
“眾愛卿有何見解?”
大魏女帝開口。
十分平靜。
沒有生氣,也沒有任何情緒,只是詢問眾臣有何意見。
隨著此話一說。
當下文官當中,緩緩走出一人。
“臣,軍機處,趙巖,有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