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計們,我們成功了!”
他依然記得,那是55年的初春,在周相的關照下,他和錢學升一起從M國萬里迢迢趕回祖國,只為了報效國家,報效民族。
然而,剛剛回到祖國不久的他,原本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核武器的設計師,結果陰差陽錯,讓他投身到了這轟烈烈的可控聚變研究的事業中。
十年十年又十年……錢學升已經成為了錢大師,并且獲得了無比的榮譽,而他呢,卻一直在這條仿佛永遠充滿希望卻永遠看不到盡頭的路上……
對此,他也后悔過,也迷茫過,然而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
從理論設計到環流一號,從環流一號再到仿星器、托卡馬克,他幾乎走遍了華國可控聚變研究事業能夠走的所有道路!
雖然,此刻的光景,他的伙伴們大部分都已經看不見了。
但他相信著,若是他們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為他的今天,和他們一起做過的那些努力而驕傲和自豪!
站在臺上接受‘壯志凌云’表彰的16人,有14位都是院士,唯有卓洪波、馮端兩位教授,只是普通的學者。
看著臺上和一干院士大佬并排在一起的這兩人,尤其是卓洪波,還是自己的徒弟,何承弼和石樂容兩位院士既是尷尬,又是悔恨。
若非當初他們堅定信心不退出反物質武器和彈藥的研究的話,現在站在臺上的,又豈會輪得到他們兩人呢?
這分明是自己拱手把功勞讓給他們的啊!
后悔不迭。
另一邊,坐在大會堂前排一側的周作福,表情復雜地摸著胸前小一號的勛章,心里有點不是滋味兒。
就因為當初自己的不看好,讓自己措施了這樣的榮耀,而相比于李正武和王承書,他周作福又豈會差到哪里去?
都是當初同一批投身到可控核聚變研究事業當中的人,都是研究這樣事業的一方諸侯,甚至當初他的職位還要比來兩人更高半級,這些年在可控核聚變事業上的成就,他也不比二人差多少,沒想到卻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人家成了臺上人,而自己卻是臺下的看客……
除了這16枚‘壯志凌云’勛章,如同周作福院士等人自然只能是一百六十位先進個人獎其中之一了。
然而,除了這176位功勛人員,大長老還頒發了4枚‘壯志凌云’團體獎章,獎勵給了反物質生產、存儲、發電以及武器的4大團隊;
而除此之外,就是本場表彰大會的唯一一枚,也是最特殊,含金量最高的一枚勛章——‘國士’勛章了!
沒錯,僅有這么一枚!
而其獲得者,正是當之無愧的——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