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與皇帝,以世俗的眼光來認真揣度甚至是審慎地凝思一番,有時你還真一時無法辨別或者定論是圍棋之于皇帝,亦或是皇帝之于圍棋,這二者之間的他或它,到底誰推動了誰,誰更有人為的世俗力量一些。
所以我們不妨翻開歷史,尤其是圍棋的歷史,開宗明義第一句,看到的便是“堯造圍棋”這一不容置疑的經典之語。這個金句,不僅將圍棋的誕生和發明權,從一開始便牢牢地與帝王捆綁在一起,使得圍棋的出身、出世,既不可更改更不容輕易做概念置換。同時,這種歷史的高度、文化的深度,以及介乎于神權和皇權之間的相互糾纏和瓜葛,也讓本身就具有廣泛神性的圍棋,可以讓任何一個哪怕是最愚鈍、昏聵、乏味的皇帝,借助圍棋便能咸魚翻身,覆手為雨翻手為云達到拉虎皮扯大旗的效果。
拋開圍棋的真實來歷,其實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就會發現并為之莞爾一笑: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時,那是多么的萬古空無,無盡蒼涼,四大皆空,了無生意。終于有一天,一個憑空而出的身影,懷大慈悲,立大善念,揚大板斧,驚天地泣鬼神的,開天辟地,生生化出一個美麗新世界:上有璀璨星光,下有厚重大地。四野花香鳥語,飛禽走獸,八方群山環抱,江湖河海一應俱全……
他是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吾父盤古!
而圍棋呢,明顯也是這樣一個套路呀——人類鴻蒙初開,愚昧無知,嘻嘻哈哈,無知無畏。普天之下無量量劫里最為弱勢的人族,在天地大劫后的封神中終于占得先機從此獨領風騷,圣人輩出。人族氣象更新過后,其中的一個圣人堯很快又從這種表面的繁榮之下看到了未來人類可能隱藏的危機,于是環顧四野之下祭出天下第一之智慧大器圍棋,并智慧地自謙道:“我的幾個兒子不是愚鈍,就是調皮,沒辦法呀,只好想出圍棋這樣一個法子,將他們的心抓攏到一起。如果你們大家也有這樣的苦惱,不如也試試圍棋吧……”
你看,圍棋不出世則已,一出世,就和三皇五帝扯到了一起。這就像盤古開天辟地,堯造圍棋,兩樣大事,誰還敢質疑和篡改?所以說,圍棋橫空出世便自帶帝王之相,是既有來歷,也有典出的。
一如天地初開,圍棋誕生之初也是一樣并不具有普世光環。甚至,在早期的社會價值觀體系中一直被視為下九流之物。比如我們的另一位圣人孔子老先生,看到大多數人終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而又不思進取,不由得在某一日搖頭嘆息著這樣來教導我們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優賢乎矣。”至于他的學生,亞圣孟子則說得更加偏激一些,直接將圍棋列入到古圣賢中的“五不孝”里。
從堯造圍棋,歷經春秋戰國無數的君主,直到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除了《左傳》有過一次對衛獻公“舉棋不定”的有關圍棋的歷史記載,便再也沒有任何文字可以證明,自秦始皇以降,哪一位君主除堯舜之外能與圍棋扯上瓜葛。
這是一段對于圍棋和皇帝都有些不明不白的歷史空白期。堯造圍棋,到秦始皇一統中華,居然再也沒有一個皇帝可以笑瞇瞇地在歷史深處來上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