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日本過去的和人一直就只有這么點,大約56萬人的規模,剩下的都是與和人結合的阿依努人以及他們生出的后代,不足萬人是特準新抬格的部落酋長及家屬。
至于為什么這幾年和人人口翻了這么多倍,主要還是仰賴殿下的土豆在蝦夷大規模種植,包括之所以可以有這么多傾向于和化的本地民眾,也多虧這顆小小的土豆。
以前不論怎么擴種冬小麥,蝦夷地的糧食產量就這么點,根本不足以填飽下面人的肚子,前幾年還要從東北、關東和朝鮮購買糧食。
當地的和人自己都吃不飽,就算地位身份再高,也不過是以無力壓迫,以貿易裹挾當地人臣服罷了,并沒有多少人真的心向本家。
至于當地的和人,就算和當地的阿依努女子生了子嗣,也會因為生活條件、醫療條件、主觀思想不愿意生等問題遲遲不能增長人口。
這兩年土豆面積擴大之后,蝦夷的糧食問題得到了解決還有富裕,再加上蝦夷境內4座金山,2座鐵山的開發,蝦夷當地的和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不僅促使了當地和人家庭的人口增長,更是促進了臣下在蝦夷推進民族融合的進程。”
聽到藤堂高虎這么解釋,秀家對于那邊的情況也就有所了解了。
其實對蝦夷的人口進行分級本身就是秀家的意思,千百年來,世界上的社會和經濟規則其實一直都沒有變化。
若是將人簡單的分為三等的人,那么上層的人一定是非常團結的。
他們會刻意的提拔部分下層人成為中層,讓他們過上遠超下層人的生活,明明是恩賜、施舍卻還給它包裝上自己努力賺來的外衣,讓中層人也有了自豪感。
但是他們會精準的把我中層的人數,讓下層人有目標為了成為中層人去努力,做不到就會成為中層和上層的食物,被不斷的吸血。
而中層的人為了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舒適,會主動為上層的人去擺平一切,包括那些來自下層人的威脅。
如果把這一切映射在蝦夷這個小社會中,和人無疑就是上層人了,他們掌握著蝦夷最大的資源,擁有蝦夷最強的武備力量。
每一個遷移過去的和人男丁,不論過去在日本本島生活的多么窘迫都能娶到23個阿依努、朝鮮女人做妻子,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
盡管那邊的環境確實很惡劣,主要的食物也就是土豆,但是他們可以在蝦夷過上遠超過去日本本島的社會地位。
而想要成為和人,只有全面接受蝦夷總督府要求的全面和化的要求,原本阿依努人、朝鮮人、女真人、明人轉變來的新和人的下一代才能獲得這階級躍進的機會,用有和人的戶口。
又或者更簡單一點,只要嫁給和人,即便是作為妾室,只要在總督府登記確認的女子,就可以直接獲得和人的身份,文化、習慣、語言都可以在接下來慢慢學習改變。
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作為中層的新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