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紐帶能將一群人緊密聯系在一起呢?自然是利益。
但之前他們連溫飽尚不能完全搞定,缺錢少糧,彼此間能做的,只不過是相互扶持,少受點欺負而已。
能活下去就不錯了,哪有多余錢糧能做為利益,將大伙兒緊密聯系在一起。
但小濟等三人創紀錄地拿到了如此之高的銀錢后,事情就不像原來那么簡單了。
整個關陽乞丐群,因為周秦川的主意而有了余財,這筆多出來的銀錢,要是處理不好的話,關陽鎮諸丐輕則分崩離析,重則內斗不止。
吳大能及早察覺其中隱患,倒也是個人物。
辦法其實不難,就是每個乞丐都從自己的收益中交點銀錢出來充作公用。
收益多的多交,如小濟他們,收益少的自然少交,不論多寡,總得交點出來。
這筆公用,就由眾丐公認之人——如吳大——出面使用,用來保障大伙兒的利益。
比如與同道的爭斗,禮聘他人幫忙,修繕所在破廟,武裝自身對抗外人,及其善后事宜等等,所需銀錢就從公用開支。
其他事宜,像同官府打交道,與寺廟店鋪交涉等等,都可照此辦理。
這其實就如同官府收稅,或者黑道要保護費一樣,群丐根據自身能力,交納一定的錢財,以求自身利益不被外人和自己人侵犯。
當然了,乞丐群里,除了以上開支,公用若有剩余,完全可以拿來給大家開葷,倒不用那么死板。
而吳大這樣的領頭人,則需合理使用這筆花銷,滿足大伙兒的需求。
這樣方才算是用利益將大伙兒全都捆綁在了一起,才算專業,才稱得上是在道上混的。
如此行事,關陽鎮群丐就不再是一個松散的、自發聚集在一起的群落了,而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體,稱之為丐幫或許更恰當。
以上這些前提,需得是群丐中有人已經有了為數不少的余財方可,沒有他們,其他人上繳的三瓜兩棗,其實濟不得甚事。
當下關陽的局面,其實已經到了這個節點,讓大伙兒繳納銀錢,正當其時。
事情的關鍵,就是那個吝嗇小丐。
若對其用強的話,雖然一時能大快人心,但總留有隱患。
即便那個讓小丐銀錢寬裕的主意是周秦川出的,但總歸是人家自己討來的。
今日能以大家伙兒的名頭,強征小丐的富裕銀錢,往后也能以同樣的借口,打其他并不寬裕之人的主意,這個口子一開,就難以堵上了。
這就是周秦川猶豫說不說的緣由,他生怕吳大一旦得知,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亂來。
征稅一事,向來反應強烈,山姆大叔的獨立戰爭,導火索不就是英吉利的茶稅導致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么。
需得有一個適當的契機,讓那個吝嗇小丐心甘情愿地上供方可。
只是這個契機到底是什么,該怎么找,周秦川全然不得頭緒。
后世有人憑實力借的錢都不愿意還,何況是自己討來的銀子呢。
更主要的原因是周秦川好不容易成為幸運的穿越大軍中的一員,他并不想一輩子當乞丐。
既然志不在此,早晚要走,他就不太想管這等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