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是商隊進出草原之地,卻不是貨物集散地,不拘哪個商隊,都有自己購置貨物的路子,然后再辛辛苦苦用騾馬運到此地,周秦川他們想要在這里倒騰點東西去草原上并不容易。
好在運氣不錯,呆了兩天之后,某個跑單幫的小商隊,接到家有要事的急報。
這個小商隊不過四人,全是叔表兄弟,家里出了事,誰也呆不住,都急著脫手貨物后回鄉。
奈何此時古北口的同行,規模不大,誰的銀錢都不稱手,最后便宜了周秦川三人。
只出了個稍微高出對方進貨的價錢,就順利地拿下了。
那晚在破廟門口,他們從死人身上發的財,總數有五百兩之多,除了銀兩,還有幾錠金元寶,前所未有的豐厚,拿下這么個小商隊的貨,灑灑水啦。
兩邊皆大歡喜,對方小賺一筆,有了回鄉的盤纏,而周秦川他們則似模似樣地成了即將出關的行腳商人,貨物只要倒騰出去,至少也能賺上兩到三倍的利潤。
東西其實很簡單,沒花多少銀錢,計有茶磚、青鹽和粗布,還有幾口鐵鍋。
比較下來,馱貨的十多匹騾馬在中原還更值錢些。
這些騾馬看似不少,實際上拉的貨并不多,其中有一半馱的都是糧食,除了保障三人一路上的吃喝,還有部分粗糧,得不時拿出來喂喂這些牲畜,以確保它們不掉膘,有體力長途跋涉。
三人都沒有接觸過騾馬,一開始還怕擺不平,不過這些牲口都被馴養得十分乖順,再用繩子串在一起,路上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
多出來的兩匹駑馬由周秦川和蘇幼蓉騎乘,小濟人小體輕,想騎拉貨的騾子和驢也行,想和周秦川、蘇幼蓉一起騎馬亦可。
出關的人數沒湊夠,一時動不了身,幾人都在學著騎馬,兩匹駑馬沒什么脾氣,幾天下來,倒也有了點模樣。
蘇幼蓉在魯橋鎮被偷怕了,想方設法將剩下的銀子換成金條,分別縫在三人里衣的夾層里,只留少許的碎銀子和銅錢開銷。
等待的日子里,周秦川三人在古北口周邊逛悠,打探出關消息是每日必做之事,不想卻意外地添置了兩樣物什,總算讓自家貨物有了些不同,不再是大同小異的茶鹽布了。
一個是在周圍村子里買的泡菜咸菜,數量不多,六壇而已,與其說是拿來賣的,毋寧說是他們自己留著吃的。
幾個月的逃亡生活,雖然無人叫苦,但著實不輕松。
自濟寧北上,有了銀錢,吃食是不缺的。
加之后來周秦川的箭法有了進步,射中固定目標,或是移動緩慢的目標問題不大,所以偶而遇上的大獵物,諸如羊、鹿之類的,時不時能拿下,至于高速移動的獵物,就全憑運氣了。
因此即便一連數日遇不上小山村,也不缺肉食。
但其中有過數天,因為一直沒有遇上村子,帶的鹽被三人吃光。
想起無鹽的日子,哪怕蘇幼蓉和小濟再怎么手巧,也是無可奈何,吃食的味道讓人難以下咽。
此次出關,雖然他們自己的貨物中就有不少青鹽,不用發愁。
但泡菜可比單純的鹽好多了,擅能開胃,有了它,哪怕就著死面餅子,也能多吃點。
捆好了讓騾馬馱上,也不用擔心拿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