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病人不對勁”的時候,曹嚴華往旁邊走了兩步,并且用了比較小的音量。看得出來,他不太想讓患者直接聽到自己的這個“評價”。
“什么問題呢?”袁平安結果了話頭開始詢問,“這是個……胸痛?”
“問題就出在這里。”曹嚴華點了點頭,“患者無既往高血壓史,無家族胸痛史。剛剛查了血脂,全部都是正常——但是心臟超聲提示患者左右心房,二尖瓣和三尖瓣都存在不同程度反流。剛剛做了冠狀動脈CT和造影檢查,提示左主干狹窄99%,三分岔病變;前降支狹窄99%,TIMI血流一級;回旋支狹窄99%,TIMI血流也是一級。”
這個病情就很嚴重了。但……并不算難以診斷。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這基本等于宣布這個患者需要支架或者搭橋手術。從三支狹窄來看,要么患者本人是天生的右側循環優勢,要么是右側冠狀動脈里出現了代償性增生。
“都上了造影,怎么沒把支架做掉?”袁平安和孫立恩有同樣的疑問。一般來說,做過冠狀動脈造影之后,醫生會直接在造影中為患者安裝冠狀動脈支架才對。這樣省的之后再來一次,對患者和醫生們來說,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處理方案。
“因為不確定造成狹窄的原因。”曹醫生拿出了血脂檢測,“血脂是正常水平。這個水平的25歲患者一般是不會出現冠狀動脈狹窄的。”
冠狀動脈狹窄最容易發作于血脂含量超標的患者身上。這是醫生們在行醫中的最大共識之一。越是生活不健康的患者越容易出現這種問題——體內血脂含量過高,導致脂肪會以遠超正常的速度凝集在冠狀動脈或者其他動脈血管壁上。而一旦沉積凝集的脂肪開始在免疫系統的作用下變化成硬化斑塊,那就會開始導致血管內的血流動力發生變化。
人體的血管就和河道一樣。河底一塊無法被河水推動的石頭,能導致泥沙在石頭附近開始迅速堆積。而硬化斑塊出現后,必然會有一層又一層的脂肪附著在斑塊上,并且再次被免疫系統攻擊,從而成為新的斑塊。
當斑塊厚度足以堵塞大部分血管后,冠狀動脈狹窄就出現了。而狹窄的冠狀動脈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從而產生包括胸痛在內的大量癥狀。最嚴重的時候則會引起室顫和房顫,甚至心臟停跳。
而這也就是曹嚴華醫生請求會診的原因——這個患者的血脂含量正常,血糖也在正常范圍內。這等于一條泥沙并不多的河道里,突然多出了三座泥沙聚集成的小島。
在沒有搞清楚小島形成的原因前,曹嚴華醫生實在是不太敢通過直接挖開島嶼的方式疏浚河道——如果這三座河心島的存在意味著患者有更嚴重的底層問題,那就必然會導致誤診。
“這倒是個事兒……”袁平安皺了皺眉頭,他開始回憶容易誘發硬化斑塊的原因。“血脂正常,查凝血和免疫抗體了么?”
凝血異常也是導致冠心病發作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血液錯誤的開始在血管上凝集,那么確實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而免疫抗體則是另一個方向——血管炎。
血管炎可能發生于人體所有的血管之中。而這種原因多變的炎癥最終會導致血管內壁出現破損和炎癥反應。而被破壞了的血管內壁會直接導致血流出現異常,從而誘發血液凝集或者血脂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