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孫立恩自己也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以決定的選擇。如果不進行激素沖擊治療,只是單純使用羥氯喹等傳統免疫抑制劑方案,肉芽腫性血管炎還會繼續發展下去,王戈很有可能挺不過出院。而使用了激素沖擊配合免疫抑制劑,王戈則有可能再發心梗,還是有可能在住院期間就死掉。
“我有一個建議。”孫立恩想了想,提議道,“如果您二位同意的話,我先叫一個心外科會診。讓心外科的醫生評估一下,看看能不能給王戈先做搭橋手術。做完搭橋之后,再給激素沖擊。雖然這樣會加大感染的風險,但他的心臟至少是安全的。”
·
·
·
“腎內那邊只要認為患者能夠耐受手術創傷,那我們可以試一試。”心外科對綜合診斷中心的會診請求高度重視,佟春來主任親自來到了綜合診斷中心參與了會診。“但是有個問題……這個患者其他血管的質量怎么樣?”
心臟搭橋手術一般有三種路線,每一種都需要直接從患者身上摘取一段血管,然后縫合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傳統方式采用大隱靜脈,但由于大隱靜脈內有靜脈瓣,血流會受阻。因此術后發生阻塞的可能性遠高于胸廓內動脈旁路術和橈動脈旁路術。
胸廓內動脈旁路術和橈動脈旁路術顧名思義,都是摘取動脈進行搭橋縫合。從效果上來看,胸廓內動脈旁路術的效果最好。十年通暢率大于百分之九十不說,甚至還能夠根據心肌供血生理需要而調節血流量。
而橈動脈旁路術的歷史幾乎和大隱靜脈旁路術一樣悠久。雖然由于橈動脈比較容易痙攣,從而導致功能性關閉而被一度放棄使用。但是隨著鈣拮抗劑被應用于解攣以及預防痙攣后,這項曾經被醫生們放棄的方案又重新回到了一線臨床使用范圍中。
而對于三支病變的患者來說,單純使用橈動脈旁路術和胸廓內動脈旁路術都是不太現實的設計——這兩處的血管長度都非常有限,尤其是效果最好的胸廓內動脈。所以,現在的冠狀動脈搭橋術中,一般采取復合方式。同時使用大隱靜脈,胸廓內動脈和橈動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取出適合搭橋的血管。這種問題在王戈的身上變得尤為現實。
肉芽腫性血管炎會侵犯全身血管,它會累及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甚至有可能累及到大動脈。在肉芽腫性血管炎存在的情況下,王戈身上很可能連一條可用的血管都取不出來。
“他的肉芽腫性血管炎……我們還沒辦法完全確診。”孫立恩有些為難,“血管質量真的不好說,您看需不需要做一下活檢,評估一下血管的可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