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孫立恩見到吳友謙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
雖然昨天就已經和吳友謙聯系過,但吳院長卻身在外地,今天早上才能回來。因此,兩人的見面時間就被改到了第二天中午。
“吳院長。”孫立恩在吳友謙的辦公室里見到了這個老頭,兩個多月沒見,老頭感覺又干癟了一點,而且皮膚看上去也有些發皺。似乎兩個月的時間,在吳友謙身上足有兩年多長。
“坐。”吳友謙指了指面前的座位,然后輕輕咳嗽了幾下,“我聽說,你現在升官了?”
“孫組長”這個稱呼已經成了最近兩天里大家用來調侃孫立恩的主要方式。比起以前的“孫主任”,孫立恩其實覺得這個稱呼更讓自己感覺渾身上下都不對勁——“孫主任”這個叫法大家都知道是在開玩笑。但“孫組長”……這個叫法就不一樣了。他現在真的是組長……
“是……”事實擺在面前,孫立恩就算再不適應,也只能捏著鼻子自己習慣習慣。但現在還沒來得及習慣的孫立恩決定還是稍微轉變一下話題,“吳老師,您最近身體不太舒服?”
“也就是那點毛病。”吳友謙擺了擺手,“我都這個歲數了,沒病沒災是不可能。多干一點是一點。”他盯住孫立恩問道,“這次我找你過來,還是老東西的事兒。”
老東西在孫立恩離開的這段時間里也一直沒有停下“成長”的腳步。幾千塊均價六萬的計算卡全力運轉,幾乎每一秒鐘,老東西都在獲得巨大的進步。
“老東西目前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階段,至少項目組目前還找不到新的改進方向。”吳友謙給自己面前的茶杯續了水,然后又給孫立恩也倒了一杯,“它的診斷正確率平均有88%,但是最近這幾周里,不管再怎么進行學習,診斷正確率都提不起來。”
孫立恩不懂AI大數據的這堆東西,他雙手接過了一次性水杯,小心翼翼的問道,“那應該怎么辦?”
“我也不太懂這一套玩意——太高科技了。”吳友謙挑了挑眉毛,“項目組的意思是,希望先小規模開展一下應用,讓臨床的醫生們提提意見。”
這個倒是也在情理之中。花了這么大價錢,這么多人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如此之多的精力,老東西以后肯定是要投入到臨床上去的。不然這個投資永遠也收不回來。
“但是,我對小規模實用,有個要求。”吳友謙往后靠了靠,舒展了一下筋骨后說道,“這個實用,只能你孫立恩來用。”
“啊?”孫立恩一愣,“為什么?”
吳友謙輕輕啜了一口茶水道,“給你用,那是收集一線臨床醫生的反饋意見。給其他人用,那就是‘提前把還沒有經過大規模臨床診斷的工具交給普通醫護人員’,這個區別還是很大的。”
孫立恩看病歷的診斷正確率和老東西不相上下。而比起老東西,孫立恩作為活生生的醫生,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他能夠直接和患者溝通,并且詢問更多有針對性的問題。老東西可沒有這么聰明,它只能根據醫生們輸入的病人資料和情況進行分析。
88%的正確率,意味著老東西已經比很多臨床上的醫生們診斷更為精確。而這也就意味著,把老東西交給那些普通醫生,必然不會得到什么反饋。項目組反而還要擔心老東西那12%的錯誤率。而孫立恩則不同,他接診的患者大部分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醫療資源傾斜,老東西在得到回饋的同時,還能避免誤診發生。一舉兩得。
“我已經和武田制藥以及宋文那邊打過招呼了。”吳友謙放下水杯,為這一番談話做出了最后總結,“他們都已經同意讓老東西進入綜合診斷中心參與實驗——你記住,事后驗證可以。絕對不能提前開始診斷,這是原則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