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急診科醫生才不會在下班之后約著同事出去吃飯。每天工作壓力就跟山崩海嘯一樣,結束了上班,正常人的第一想法絕對是回家休息。
和同事在休息時間見面互動,那和還在上班有什么區別?
但曹嚴華自己卻不能算是一般人——初中開始就通過“深思熟慮”和“縝密思考”然后決定自己未來伴侶的男人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他找孫立恩是有正事兒的。
“你現在已經成了治療組組長了。”在燒烤店里要了些烤串,曹醫生認真看著孫立恩問道,“你考慮過自己以后的事情沒有?”
“以后?”孫立恩喝了口啤酒,有些不明所以的問道,“什么以后?”
“工作、生活……當然,主要是工作。”曹醫生掰開一個毛豆,把青色的豆子填入口中,然后咀嚼成了帶著濃濃豆香的糊蓉后一口吞下,“我也犯不上跟你討論生活問題不是?你是以后就打算在臨床上繼續干下去,還是想搞學術?”
“那肯定是繼續搞臨床。”對于這個問題,孫立恩沒有什么猶豫就給出了答案。狀態欄本身是個面對“人”才能生效的被動外掛。如果放棄臨床去搞科研,和其他同行相比,孫立恩就沒有什么額外的助力可以用了。
在沒有額外優勢的情況下,放棄已經積累了幾年的臨床經驗,放棄強力的有些過分的狀態欄,轉而去搞科研……孫立恩才不會這么蠢。雖然臨床很累,但科研也不輕松啊……他突然想起了最近幾乎每天都不在醫院而是泡在實驗室的帕斯卡爾博士。
老帕最近腦袋頂上的頭發又變少了。考慮到他最近短的可憐的門診時間,大家自然也能明白,估計是最近實驗碰到什么難題以至老帕都得盯著了。
況且孫立恩自己也清楚,搞臨床他還能有些辦法。真要去搞科研……他可不是這塊料子。科研項目在別人聽起來倒是高大上的很,但孫立恩自己卻對“小心翼翼開題,查資料發現已經被人做過”,“小心翼翼開題,查資料發現沒有人做過,實驗不出結果”以及“小心翼翼開題,查資料發現沒有人做過,實驗出了結果但是和一開始的方向不符”甚至“小心翼翼開題,查資料發現沒人做過,實驗出了結果但是根本沒人知道這個結果是什么意思”這種經歷實在是沒有興趣。
重復挪移液槍、一盤又一盤跑PCR,看著數據一臉懵逼然后再跑一次……而且每周還有組會,得在大庭廣眾之下向老板報告自己的懵逼經歷。總而言之,孫立恩寧可再被人捅一刀,也不想一天到晚對著移液槍和培養基。
“臨床啊……”曹嚴華醫生饒有興致的看了一眼孫立恩,“你手頭資源不少,我還以為你會繼續往科研的方向走呢。”
如果有那種機會,我倒是想先搞明白自己的臉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孫立恩無奈的笑了幾聲,然后反問道,“我哪有什么資源啊?我就是一個小醫生,能在四十歲前升到副高就算是我燒了高香了。”
“你?四十歲?”曹嚴華醫生搖著頭道,“我跟你打個賭,你三十歲副高基本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