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NMO的鑒別診斷只有80%左右的特異性,就算沒有這些癥狀,也不能完全否認NMO的可能性。”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因為擔心老師生氣而不去追問,這才不是學習的正確態度。馬國芳據理力爭道,“孫醫生為什么就敢于排除這20%的可能性,轉而去思考這種疾病會不會是完全沒有被人發現過的新性疾病?”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孫立恩打斷了正準備繼續發作的張智甫教授。繼續讓老張發飆下去,他倒是能省不少事兒。但會議室里的氣氛實在是讓人有些感覺不舒服——再這么下去,說不定還真要被二組的醫生們記恨些日子。
“我敢于做出這種假設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我相信并且確定,同協是國內最優秀的三甲醫院之一。”孫立恩認真解釋道,“他們有非常優秀的醫生,而且我也和同協的醫生合作過很多次……”說到這里,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袁平安然后繼續道,“NMO目前標準下的診斷特異性在80%左右,他們一定也是考慮過的。所以,在有80%左右概率排除NMO后,我才會和組里的醫生們討論其他可能性。”
這個解釋的方法其實多少有點耍無賴的意思。但在孫立恩看來,這可能是唯一一個能夠說服馬永芳等人的理由了。
畢竟直接說實話,他們反而覺得難以置信不是?
孫立恩對于馬永芳等人的質疑其實還真沒有覺著不合適。原因也挺簡單……這是個心態問題。
二組的醫生雖然和一組的醫生一樣,都不是專門搞診斷出身的。但他們比起二組還有一點不足……他們處理過的疑難雜癥還是太少了一點。
正常醫生當然不會一天到晚都和癥狀詭譎的疾病打交道。但綜合診斷中心可不一樣。作為專注于疑難雜癥疾病診斷的部門,他們應該做好“我看到的疾病,應該不會就和表面狀態一樣這么簡單”的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是個很奇妙的東西,至少在孫立恩看起來,二組的醫生們就是因為沒有這種準別,所以才會一門心思的死守著單獨的一項診斷標準,而不是在這個基礎上,保持開放眼光,對所有的可能性都進行探索。
過了好一陣子,這場討論會才算是完成了第一個議題。隨后,更重要的內容來了。
能不能用精氨酸加壓素對唐敏進行實驗性治療?
“首先,這個肯定算是超范圍用藥。”對于精氨酸加壓素的應用,兩個治療組的醫生基本都沒有什么異議。畢竟和佛波醇相比,精氨酸加壓素好歹還算是藥物。稍微討論了一下后,張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既然是給兒童用藥,而且還是要治療一種全新的,尚未被發現過的遺傳病……我覺得是不是應該考慮過一下倫理審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