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主任,麻煩您給加個號吧……”剛到門口不久,孫立恩就聽見了門外響起的哀求聲。而這個哀求聲音頓時讓孫立恩渾身上下都不好了起來。
孫主任的號一天放出去八十個,掛他號的人一般一天就三十來個,其中二十七八個都得轉診到其他科室去然后退號。
這種情況下還要加號?孫立恩頓時覺得自己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挑釁。
“號都是有的。”門口的護士也發現了這里有異常,然后趕緊過來把人領進了綜診一科的診室里。孫立恩看見了一個老人家,帶著一個大約20來歲的小姑娘走了進來。
“你先帶人去掛號。”孫立恩讓護士給這位看上去七十過半的老人家幫幫忙,而自己則看向了這個年輕的小姑娘。
“醫生……我難受。”比孫立恩小六歲的“小姑娘”咳嗽了兩聲,然后深呼吸了一下。隨后這深呼吸就帶來了一陣肉眼可見的疼痛——她的臉瞬間就白了下來,同時還伴隨著明顯的痛苦表情。
“你先別著急。”孫立恩皺了皺眉頭,患者的狀態欄一目了然——她有非常嚴重的疾病。但……這疾病和孫立恩印象里的那個表現的好像……不大一樣。
看上去她狀態還不錯,而這個疾病癥狀已經持續了超過二十八天……似乎已經進入了慢性期。
為了讓患者情緒稍微穩定一點,孫立恩開始了問診。
“你哪里不舒服啊?”孫立恩身體稍微前傾了一點,并且把椅子往左邊稍微偏移了大概十度左右。這個姿勢能保證萬一情況有變,他能用最快的速度沖到病人身旁然后開始施救。
“我咳嗽,咳嗽了好長時間了。”這位名叫于娟的小姑娘淺而快的呼吸了幾下,然后勉強說道,“去了好幾家醫院都看不好……附屬醫院的醫生讓我來您這兒看看。”
一邊說著,于娟一邊拿出了厚厚的一沓報告和病歷放在了桌子上。看見孫立恩開始翻看病歷了,她才繼續補充道,“一個月以前,我突然感覺自己有些心悸,而且右肋這邊也在疼……”
按照于娟本人和病歷上的記錄,孫立恩大概明白了這一個月來發生了什么——從當地縣醫院到地區醫院,從寧遠市醫院到寧遠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家醫療機構同時出現了嚴重的誤診情況。
11月30日,患者進入縣醫院急診科。主訴癥狀是心悸、右季肋區疼痛,活動后疼痛加重。在縣醫院先后擬診為“膽囊炎”、“腎結石”。縣醫院對于娟進行了五天的抗炎和對癥治療,但患者病情并無好轉,同時還出現了咳嗽、咳痰、痰中帶少許粉紅色血液的情況。
12月5日,患者來到所在地的地區醫院就診。經過X光胸片和CT檢查后,被診斷為“胸膜炎”。輸液三天后患者癥狀沒有改善,胸痛呈持續性隱痛,以右側為明顯。
12月8日,患者來到寧遠市第三中心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經過X光、彩超和CT等相關檢查后,被診斷為“細菌性肺炎”。隨后第三中心醫院的醫生對她進行了頭孢哌酮舒巴坦吶、加替沙星等藥物的靜脈滴注。治療一直持續到了12月17日,患者病情沒有明顯好轉,并且在當天自動出院。
17號到27號的十天時間里,她一直按著第三中心醫院的處方在所在地醫院繼續治療,但治療依然沒有效果。二十八日,她再次來到寧遠,并且選擇了寧遠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
寧遠醫學院附屬醫院將于娟作為“肺炎”患者收治入院。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阿奇霉素、加替沙星以及止血對癥支持處理。持續三天后依舊沒有效果。今天上午,接診她的醫生向她建議,“你去四院看看吧,就去綜診一科找孫立恩主任。”
于是,她就和自己的祖父來到了孫立恩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