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需要注意的是41床。這名姓彭的66歲男性患者12日發病,21日入院。目前正在同樣正在使用氣管切開加機械通氣維持治療。但他的生命體征要比沈老爺子好一點——他目前的血氧飽和度是94%。
但從炎癥指標和免疫水平的角度上來看,彭大叔的情況比沈老爺子還要糟糕的多。他的淋巴細胞絕對計數只有0.19*10^9個/L、CD3+計數為二聚體水平高達水平在反應蛋白水平更是高達這么高的炎癥指標,這么低的淋巴細胞計數,只能說明彭大叔體內正在發生一場嚴重的炎癥風暴。但他的體溫卻是正常的36.8攝氏度。
同時,因為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和二期肝癌作為基礎病,對彭大叔的治療還要同時兼顧到內分泌功能調整和腫瘤影響……對彭大叔進行治療,不光迫切而且還很棘手。
第三位需要關注的是19床的女病人潘大姐。今年57歲的潘大姐在感染前是云鶴市中心醫院南湖分院的急診護士長。她在15號發病,前天入院。根據病例上的記載,潘大姐應該是被自己的丈夫在家傳染的。她的丈夫,父親,公公,婆婆,以及二十一歲的女兒全部確診。她的父親和公公已經離世,婆婆目前在同德醫院的高新區分院ICU接受治療。而潘大姐的丈夫和女兒目前在家中自行隔離,情況不明。
潘大姐入院時雙肺大片磨玻璃影,體溫37.1攝氏度倒是不怎么高。但比較讓人擔心的是她明顯加快的心率——每分鐘127次心跳對于一個健康人來說還算可以耐受,但做過冠狀動脈支架,同時還有二型糖尿病的潘大姐卻不一定能扛得住這么快的心率。
由于不吸氧時的血氧飽和度僅為88%,潘大姐目前正在使用正壓呼吸機輔助呼吸。她現在的血氧飽和度勉強能維持在93%左右。
和另外兩位危重癥患者不一樣的是,潘大姐的年齡比較小,相對來說身體情況也更好些。她看上去比另外兩位更能“抗”一些。而且目前的情況似乎也更好。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潘大姐的救治效果似乎能比沈老爺子和彭大叔更好一點。
“馬主任,你來接彭大叔。”孫立恩繞了一圈之后,作出了決定,“彭大叔的炎癥指標很高,把激素調整到每公斤體重2毫克沖一下看看。他沒有發燒,應該是沒有其他細菌感染——用激素的風險也小一點。”
隨后,孫立恩叫來了心內科出身的陳學榮,“你接潘大姐。她這個進展很快,把她的干擾素吸入量加起來,先提高到每天兩次。嚴密監測肝腎功能,如果有變化,盡快干預。”
把彭大叔和潘大姐安排了出去,孫立恩自己則轉身到了沈老爺子身邊。看著這位七十多歲,目前已經陷入昏迷的老人家,孫立恩嘆了口氣嘟囔道,“老爺子,咱們現在算是同舟共濟了,您可一定一定要撐住啊……”
·
·
·
在北五區工作了大半天時間,孫立恩第一次對自己和綜合診斷中心的醫生們的能力產生了巨大的懷疑。
如果八個醫生加十二名護士,面對四十八名病人都忙成了這個鬼樣子,那之前祁鏡和那四個醫生七名護士到底是怎么撐下來的?這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