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林是否感染了這種可怕的細菌,尚且無法確認。狀態欄沒有明確說明,而檢測科則需要至少四個小時才能用PCR確認樣本中是否有MRSA存在。
“首先肯定是要控制感染。”前來參與會診的重癥醫學科主任吳法先做了發言,“對于GMB腎炎患者來說,腎臟損傷是已經形成了的。說難聽一點,人沒了腎還能活,可要是感染發展到了膿血癥的地步,那可就不好救了。”
腎內科的大主任田華光則沉吟了好一陣,他皺著眉頭問道,“患者的腎臟情況還不算差,如果能夠盡快結束抗感染治療,并且轉入免疫抑制治療的話,他的腎臟還是有希望保存的。”他看向了一旁的帕斯卡爾博士問道,“我記得現在的主流治療方案里,雙腎切除已經不是常規策略了吧?”
“確實不是。”帕斯卡爾博士點了點頭。“常用的除了血漿置換,就是甲基潑尼松龍、潑尼松和環磷酰胺之類的聯合用藥。大概和器官移植之后的免疫抑制方案差不多。不過還要單獨用糖皮質激素進行一次大劑量的沖擊治療,緩解肺部出血的情況。”
“對治療方案稍微調整一下怎么樣?”聽著眾多大佬的討論,孫立恩那顆有些鬼點子的小心臟里忽然冒出來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可不可以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先用血漿置換減少他血液里的GMB抗體數量,延緩肺部和腎臟的損傷進展,然后在確認感染被消滅后,再進行免疫抑制治療?”
周軍睜大了眼睛,正準備批評孫立恩不按套路出牌。帕斯卡爾博士卻先叫了起來,“好主意!”
血漿置換是將患者的血液從一側靜脈抽出,通過離心泵,將抽出的血液分成血漿和成分血。將患者本身的血漿舍棄后,以同等速度注入新鮮血漿,白蛋白溶液,或者平衡液等血漿代用品的一種治療手段。
而在本病例中采用這一治療手段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減少患者血液中GMB抗體的絕對數量。
漂浮在血液里的抗體會隨著血漿一起被分離出人體,而這一手段本身就能減少相當數量的GMB抗體——血漿置換術一般一次可以置換掉人體內大約三分之一的血漿。也就是說,在不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情況下,血漿置換術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將患者體內的抗體減少30%左右。
當然,血漿置換術的置換量可以根據需求調整,真要一口氣把患者體內的所有血漿都置換掉也不是不行。但這種極限量的血漿置換很容易引起全身性溶血等等更麻煩的情況。考慮到王林的肺部還在出血,全身血漿置換明顯不太合適。因此,在經過追加了血液內科黎主任的專家討論后,眾人一致同意,對王林先進行總血量50%的血漿置換術,在血漿置換完成后,馬上開始進行抗感染治療。
院感部門的大佬聽說可能有MRSA感染后不請自來。在PCR的檢測結果還沒出來以前,院感部門堅決反對直接使用萬古霉素對患者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