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醫學院里開了八年的店了,就算不懂,也知道專業的事情得問專業人士。”沒想到,戰軍居然搖了搖頭,“人得病這種事情,只能說老天爺沒長眼睛。又不是醫生讓他生的病!”說到這里,戰軍又嘆了口氣,“我就是想問問,咱們寧遠哪家醫院的康復做的比較好,能讓他早一天自己站起來也行啊。”
孫立恩皺著眉頭想了想,三甲醫院的康復科水平理論上應該是最好的。但問題在于,三甲醫院的床位非常緊張。為了保證病床流轉,像戰軍大哥的這種疾病,只要病情趨于穩定后,二院一定會勸說患者盡快出院,然后去二甲醫院接受長期住院治療——由于康復科治療的特殊性,一定要長期穩定的接受復健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
“康復的話,咱們區醫院就不錯。”孫立恩想了想,向戰軍推薦了寧遠市寧靜區區醫院。區醫院的級別其實是三乙,不過因為寧遠醫學院的存在,寧遠市的三甲醫院數量堪比省會平遠市。三乙級別的區醫院或許在其他地方是個值得驕傲的級別,但在寧遠,它也就是那么回事。“不過,我聽您的說法,你大哥的病因還沒有被完全確診是么?”
結合描述,戰軍所說的脫鞘應該是指“神經中樞脫髓鞘病變”。這是一種急性發作或者亞急性損害神經中樞的疾病。可患者一周前才入院,現在開始就要做復健,速度似乎有些太快——“神經中樞脫髓鞘病變”發病雖然比較急,但病程一般要兩到三周才能度過急性期。更何況“神經中樞脫髓鞘病變”這只是一個癥狀。和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心律不齊一樣,是一種描述病變的詞匯。它本身并不是一個診斷。
“還沒有。二院的醫生也說不準他是什么病。”戰軍搖了搖頭,“反正他們說現在病情已經基本上控制住了,只要繼續復健就行。”
這個描述就更莫名其妙了,急性肝炎哪是那么好治的?引發“神經中樞脫髓鞘病變”的病因都沒找到,二院的醫生憑什么就很有信心的說,“病情已經被控制住了”?孫立恩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他琢磨了好一會后道,“戰哥,要不然這樣吧。你先別著急把人送到區醫院去,明天你把人送到我們四院來,我請其他科室的專家來看看,至少先搞清楚你哥哥得的是個什么病。”
自從有了狀態欄以后,孫立恩自己都沒察覺到,他現在說話已經頗有了些“行業領軍”人士的風格。他很自信,很有底氣,下意識認為自己和自己的團隊能夠解決很多其他醫生根本搞不明白的問題。
這種說話風格,對行業外的人,尤其是對家人中有患病的人而言,聽著就很有底氣。但是在同行耳中,這句話就顯得有些刺耳了。尤其是在寧遠醫學院這個大環境中,孫立恩出于好心的建議,在其他食客耳中,聽著就像是一種挑釁。
“小醫生年紀不大,說話的口氣倒是不小嘛!”隔壁桌上,一個三十來歲的學長不滿意了,“你們四院就是個大急診中心,怎么就有底氣質疑二院的診斷了?你是急診科的吧?”
“您是?”孫立恩沒去回應對方的不滿,現在是低調的時候。他只是有些好奇,這位為二院抱不平的前輩是誰。
“我是二院的。”對方果然是第二中心醫院的醫生,他看著孫立恩油乎乎的頭發,有些不屑的笑了出來,“你們做急診,就專心搞急診。復雜和罕見病的診斷不是你們的工作內容。”
“我正好聽說明天二院會有一些患者被轉到我們四院來。”孫立恩朝著對方露出了一個禮貌的笑容后不再接話,而是對戰軍道,“明天您帶著人到我們醫院來吧,床位什么的不用擔心,實在不行先在我們急診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