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主任急匆匆的趕到了四院。他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換好了衣服,沖到介入室里,“什么情況……吳院長?!”他被突然出現在自家地盤的老院長嚇了一跳。
“我是帶組來支援的。”吳友謙院長大概解釋了一下自己會突然出現在四院的原因后指了指躺在手術臺上的患者,“這是個鼠疫患者,有DIC前兆,目前有嚴重的胃底靜脈出血。因為有DIC前兆,所以不能用胃鏡下止血劑或者套扎,只能用介入栓塞胃底靜脈。”
這是一項非常嚴峻的挑戰,不過熊初墨主任本人很快就冷靜了下來。他看了看患者之前準備過程中進行的血管造影資料,沉思了片刻后點了點頭,并且給出了自己的意見,“雖然有點冒險,但是值得一試。”
像是介入科或者影像科這種技術型科室,科主任的年紀一般都不會太大。熊主任大概是整個四院里年齡最小的主任——如果孫立恩這種被戲稱為“主任”的家伙不算數的話,比周軍還小兩歲的熊主任的確是全四院里最年輕的主任。
“那就辛苦你一下,盡快做。”聽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吳友謙松了口氣。如果熊初墨搞不定這個胃底靜脈栓塞,那能夠選擇的方法就只剩下了硬著頭皮上套扎,或者干脆對患者進行胃切除手術。但套扎仍然無法避免之后的出血,胃切除則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不管哪個都是飲鴆止渴的辦法。
現在的這個條件下,只有栓塞,才能救命。
·
·
·
由于靜脈瓣的影響,和靜脈有關的介入手術并不能像是動脈介入手術一樣,從四肢開始入針,因此一開始的操作難度就要比動脈介入更高。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靜脈普遍比動脈要粗,而且內部壓力也沒有動脈那么巨大,只要能順利入針,至少后續的麻煩會稍微少那么一點。
“門脈左右主支通暢,沒有栓子和海綿樣病變。”熊主任重新確認了一下B超的觀察結果,倒不是他不信任自己部門里的其他醫生,只是這種并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精力的檢查再確認一下也不會有什么壞處。“DSA開啟,準備攝影。”
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器的透視下,22G千葉針通過右腋中線穿刺扎進了候慧英的側腹部,繼續向下進入約六公分的深度后,千葉針刺中了候慧英的肝內門靜脈右支。利用千葉針穿刺所建立的通道,熊主任慢慢的將手中的0.035英寸導絲,送入了候慧英的腸系膜上靜脈。
這一步他做的很慢,通過如此復雜的血管結構,需要一雙非常穩定的雙手,以及超乎常人的耐心——就像是要控制一根又細又軟的金屬絲穿過一大團互相纏繞著的水管。不能刺穿水管,不能劃傷水管,而且在穿過的過程中,你還只能看到某一個特定角度的投影——是的,只有投影。
這不光需要有足有的經驗技術,還需要醫生擁有優秀的血管結構知識和立體思維能力。人體的血管是絕對無法抵御金屬導絲穿刺的。因此,在進行介入手術的時候,熊主任必須特別注意手上導絲傳來的觸感。這樣他才能在導絲不慎穿透血管之前,停下手里的動作,并且對導絲的探入方向進行調整。
整臺手術突出了一個“慢”字。手術開始后四十五分鐘,熊主任終于把導絲送到了出血的胃底靜脈處。
鼠疫作為甲類傳染病,屬于國家免費治療的范疇。但一般來說,免費治療的范圍主要集中在鼠疫本身上,栓塞血管用的彈簧圈很有可能已經超出了支付范疇。這一筆費用,是四院墊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