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恩認真的點了點頭,“至少實習生不會在縫完了傷口之后還用手使勁拍一下。”
“嘿!”布魯恩博士生氣了,“我已經縫的很仔細了!平時你這種傷口,我都是用縫合釘直接釘上的!”
孫立恩笑了起來,“然后縫合一次收我一千塊?你這醫生也太黑心了。”
縫合釘有個比較文明的名字——一次性皮膚吻合器。不過醫生們還是喜歡用“縫合釘”來叫它。而醫生們會這么做的原因也很簡單,縫合釘這個名字比較直觀。雖然價格昂貴,不過一次性皮膚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確實也和訂書機差不太多。通過按壓的方式,無菌鈦釘穿刺皮膚后將兩側的皮膚拉緊閉合起來。操作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在對付比較大的傷口的時候,吻合器比縫合可省事兒多了。
周軍給一個病人縫合五針,大概需要一分鐘的時間。而吻合器大概需要兩分鐘的時間。在傷口比較小的情況下,醫生們縫合的速度其實更快。但周軍如果要縫合孫立恩身上的十七針則需要最少十分鐘的時間。因為手工多針縫合的時候不光要考慮縫合手法,同時還要不停的調整縫合線的拉力,以保證兩側傷口有足夠的拉力結合在一起。拉力太小,傷口不愈合,拉力太大,就會留下一條蜈蚣般的瘢痕。
而縫合器連續縫合十七次,大概只要五分鐘。并且由于每根鈦釘都是互相獨立的,而且提供的拉力恒定。所以出現嚴重瘢痕的概率也更低一些——一千塊錢才能用一次的吻合器要是效果不好,那肯定是沒人會用的。
“你們這些內科醫生,太沒見識了。”布魯恩博士嘟嘟囔囔的抱怨道,“胸腹手工縫合十七針,我只花了20分鐘,而且中間也沒有需要退針和失敗的地方!”
孫立恩眨了眨眼睛,決定還是別用周軍來打擊布魯恩了——在寧遠工作個一年,布魯恩縫合的速度肯定會變快不少。
中國大型醫院里的病人數量,可比美國多多了。
·
·
·
大型急診中心醫院里,最不缺的永遠是各種各樣的外傷病人。
四院今天仿佛捅了刀子窩似的,從下午四點半開始,平均每隔三十分鐘不到,就有最少一個倒霉鬼捂著腦袋或者胳膊或者什么其他的地方急匆匆趕到四院。這兩個小時里,光是頭皮撕裂和切割傷就有八個。物業的保潔阿姨們擦拭地面的速度甚至有些趕不上地板被血液沾染的速度。
“我就只是抱怨了一下需要縫合的患者太少。”布魯恩博士艱難伸長著自己的胳膊,想要緩解一下因為手指抽筋而帶來的疼痛,“也沒有必要一次搞這么多人來吧?”
孫立恩頭也不回道,“等下班了,老布你去找一下曹嚴華醫生。”
“曹醫生?”布魯恩皺著眉頭問道,“找他干什么?”
“找他去接受一下急診特色教育——永遠不要嫌工作太輕松。”孫立恩完成了最后一針縫合后,放下了面前的這條胳膊,對胳膊的主人道,“可以了,記得不要讓傷口沾水,不要太多活動,從明天開始,每天來醫院門診換藥。持續一周。”
年輕人很是郁悶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胳膊問道,“如果門診放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