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資金對于私營企業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對于一家醫院來說……并不充裕。由于是改建,土建等等的費用還算稍低。但采購設備和高薪挖人的空間就不是那么足夠了。
梅英打算再換一條路試一試。她發動了自己多年積攢的人脈關系,準備免費為一批疑難雜癥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然后先在行業內把自己的牌子打出來——要是能順便上個電視或者網絡熱搜就更好了。
但讓梅英沒想到的是,她找來的第一個患者就在年輕的中富醫院內部引起了嚴重的對立。神內科和感染科的醫生差點因為這個年輕的患者打起來。
“患者今年十四歲,兩年前第一次入院。”梅英一邊看著孫立恩翻閱病歷,一邊補充著自己掌握的情況。“她當時是因為半天抽搐了兩次被送入醫院的。”
李雨涵小朋友第一次被送入醫院,是在她十二歲那年。
那是一月份的下午,在學校上課的李雨涵突然渾身抽搐倒在了地上。這可嚇壞了上課的老師和旁邊的同學。
她被同學和老師們迅速送到了校醫室,等她剛剛躺到了校醫室的床上,而驚慌失措的老師和同學還沒來得及向校醫描述她的癥狀時,第二次抽搐發作了。
連續兩次抽搐,直接讓老師給李雨涵的父母打了電話。她被緊急送入了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醫院急診科接診后,迅速把她交給了神內的醫生進行診斷。而神內的醫生依據李雨涵一周前有過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雙側球結膜水腫,頸抵抗陽性和雙側巴氏征陽性,乳酸脫氫酶349U/L,磷酸肌酸激酶240U/L,α-羥丁酸脫氫酶268U/L以及頭顱CT未見異常,腦脊液常規正常為依據,認定李雨涵罹患了病毒性腦炎。給與更昔洛韋治療14日后好轉出院。
但情況并沒有這么簡單,九天后,李雨涵第二次入院。這次的原因是頭暈。
第一人民醫院再次接診了李雨涵,她表現出了頸抵抗可疑,雙側巴氏征陽性,克氏征陽性的癥狀。腦脊液相關檢查依舊未見異常,乳酸脫氫酶上升到了489U/L,磷酸肌酸激酶805U/L,α-羥丁酸脫氫酶489U/L。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擔心上一次診斷出了誤診,這次第一人民醫院終于給她做了頭顱MRI,檢測顯示,李雨涵的左側頂枕葉腦回腫脹伴皮層異常信號——T1W1低信號,T2WT高信號,FLARI以及DWI圖像上顯示為高信號。
然而,第一人民醫院經過院內會診,依舊認定李雨涵患有病毒性腦炎。給與抗病毒、丙種球蛋白和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十天后,李雨涵病情好轉出院。
當時她的家長為了確定孩子接受的是正確的治療,半年后還帶著她又做了一次MRI檢查,結果顯示她左側頭部的病灶有明顯的縮小。
又過了半年之后,李雨涵十三歲的生日剛過,十一月天氣轉涼的時候,她再次出現了抽搐,而且這次情況更加嚴重。除了頻繁抽搐以外,她還出現了昏迷的癥狀。
這次李雨涵的父母多了一個心眼,他們沒有再選擇去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而是帶著孩子,坐著救護車直奔寧遠,來到了第二中心醫院接受治療。
二院查體后發現李雨涵有壓眶微弱反應,認定她這是陷入了淺昏迷狀態。同時查出了她有左側巴氏征陽性,右側巴氏征陰性,頸抵抗陽性癥狀。乳酸頭顱MRI顯示她的左側病灶比起MRI復查的時候有略微擴大,而且右側頂枕葉多發異常信號。同時還呈現出了彌漫性腦萎縮樣改變。在確定了李雨涵有明顯異常腦電圖后,寧遠二院診斷李雨涵患有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癥狀性癲癇。給與了甲潑尼龍以及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針對癲癇,給予拉莫三嗪止驚治療。好轉出院后,二院的醫生要求她繼續口服潑尼松進行治療。
在孫立恩看來,這是三次明顯的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