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安省支援來的第三批醫療隊已經抵達了云鶴,但這一次,他們并沒有被馬上指派到不同的定點醫院里開始投入戰斗。恰恰相反,他們被要求酒店待命,并且加強對個人的防護培訓。
平心而論,孫立恩雖然能夠明白積極進行個人防護訓練的重要性。但在這種人手短缺病床不足的關口,把有生力量摁在酒店里使勁搞培訓……這有點所有人的預料。
而且被摁在酒店里搞培訓的還不只是宋安省醫療隊一支隊伍而已,就孫立恩所知,同樣被要求留守搞培訓的新一批醫療隊還有至少三支。
四支隊伍加在一起也有五六百人,這種規模的醫護人員被要求留守,情況很不一般。孫立恩的第一想法就是之前的支援醫療隊中,可能有醫生或者護士發生了職業暴露并且導致感染。要不然不至于重新對新來的隊伍搞這種程度的加強訓練。
第二個想法則是懷疑,孫立恩有點懷疑是不是火神山的建設規模比一開始預計的更大。實際建設規模更大,導致原定接管火神山醫院的陸軍醫護人員數量不足,所以需要新來的第三批醫療隊也加入到火神山的運營當中去。
這個想法就比較“胡扯”了。就算是應急設施,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那也是按照圖紙來搞的——怎么也不至于說等醫院建好了才發現規模比預期更大。
第三個想法則和現在云鶴面臨的直接挑戰有關,云鶴的社區醫院開始接受起了防疫物資,并且越來越多的承擔起了分診轉運任務。而基層社區醫院的全科醫生們對于個人防護和院感工作相對陌生一些。而第三批醫療隊的隊員組成以護士為主,醫生數量僅占總醫療隊人數的五分之一。把這些有多年臨床經驗,并且對于院感工作相對熟悉的三甲醫院護士下派到社區醫院,或許能很好的帶動社區醫院工作人員進行院感學習。
孫立恩想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兒,但他也確實幫不上忙——第三批醫療隊和之前的兩批醫療隊駐地完全不同,他們的駐地靠近云鶴市中心的體育館,距離傳染病醫院有二十多公里遠,中間還要跨過長江大橋。除了在微信群里安撫一下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情況,只知道自己沒辦法馬上投入工作的第三批醫療隊以外,他能做的也就是給和自己對接的云鶴市衛健委王科長發個消息,詢問一下是不是防疫指揮部對第三批醫療隊有什么特殊安排。
幾分鐘后,王科長回了一條語音。在這段長達三十秒的語音中,王科長用沙啞的聲音回答了孫立恩的疑惑。
“指揮部決定,調用一批體育會場和和展覽中心作為場地,建設一批專門收治輕癥和無癥狀患者的方艙庇護醫院。”王科長的聲音聽起來很有些興奮,他沙啞的聲音聽著讓人感覺很不痛快,但他卻連清清嗓子的功夫都沒有,在語音中他急切的說道,“咱們反應了好久的問題終于能解決了——第一批方艙醫院一共有三家,最少能搞出來兩千八百張床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