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加更是為了感謝書友“月城i”于2020年10月17日捐贈的300ml全血而加更。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世間的事情變化太快,不能總是看著已經如同河水般奔流遠走的逝去的時光。人是活在當下的生物,我們無力改變過去,也很少能夠預見到未來。唯一能夠被人所把握住的,只有現在。
孫立恩和治療組的醫生們,正在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們進行積極的干預中。
從云鶴本地調集到的合資格心理醫生一共二十多位,其中有兩人被分配到了云鶴市傳染病院工作。兩個心理醫生,要為五百多名確診患者,四五百名醫護人員提供心理支持……這是一件必須把握住當下,盡快開展的艱巨任務。
人的心理狀況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它往往和外表無關,和人的經歷關系也不甚大。看上去堅強的人,心理狀況可能支離破碎,幾乎已經處于崩潰邊緣。看上去惶恐不安,仿佛已經被恐懼吞噬的人卻能夠調節好心理狀況,繼續支撐著自己走下去。
心理醫生要展開工作之前,首先得想辦法區分出來這些患者究竟誰需要干預,誰可以靠自己扛過去。所以,兩位心理醫生在抵達了云鶴傳染病院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各個病房的患者進行一個大概的走訪和分類。把那些很明顯情緒已經崩潰,需要幫助的患者們挑出來,然后才好進行后續的干預。
孫立恩這邊壓根就沒碰見這幾位心理醫生,他正忙著在病房里指揮搶救——ICU11床的大媽今天狀況突然不好了起來。狀態欄提示老太太有高血鉀低血鈣,常規藥物干預措施都已經上了,但她的情況仍然非常不好。
江醫生所帶領的ECMO小組已經準備到位,但如果對老太太的血鉀干預沒有效果,就算上ECMO也沒有用——哪怕是VAECMO模式能夠替代一部分心臟和全部肺功能,但如果高血鉀無法被扭轉,一旦引發了惡性心律失常或者室顫,ECMO也不可能繞過亂蹦的心臟,代替全部的心臟功能。
她需要上ECMO,但必須在體內電解質平衡之后再說。
孫立恩現在指揮著的,就是這樣一場搶救。
“腎上腺素走1,10糖250,胰島素六個。”在ICU里指揮搶救的孫立恩語速極快,三名醫生四名護士在他的指揮下正在忙碌的進行著治療干預,“慢推20葡萄糖酸鈣加等量25糖……”
搶救的時候,醫生們為了縮短一些指令下達時間,往往會對治療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縮減”,比如會把靜脈注射改成“走”,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五濃度都直接縮短成“十糖”或者“二五糖”,而靜脈推注就變成了“慢推”。
這種口令各個醫院甚至各個科室都不大一樣,不過簡稱們的還是一致的——為了搶時間對患者進行治療,盡量快一點,再快一點。
這位姓呂的老太太現在的血鉀已經到了6.41mmol/L,而且似乎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跡象。孫立恩現在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監控她的生命體征并且盡快降低血鉀上,他實在是沒有功夫再去琢磨呂嬢嬢血鉀升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于是,在下達搶救口令的同時,孫立恩對一旁的袁平安喊道,“把她高血鉀的原因搞清楚!”
“現在搞清楚這有屁用!”袁平安第一次反對了孫立恩的臨床意見,他和另外兩個護士推著透析機一路小跑沖了過來,“先上透析,把血鉀搞下來再說!”
孫立恩讓開了位置,然后繼續盯著呂老太太頭頂長那一長串的狀態欄,試圖盡快找到導致她高血鉀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