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右前葉大面積壞死00.41.27”
·
·
·
雖然無法100%確認呂老太太的高血鉀確實是因為急性肝損傷,但這樣的邏輯是說得通的,同時也是目前最有可能的原因。要應對這樣的情況,首先就必須解決急性肝損傷所帶來的持續性損害。
“現在給她做介入栓塞?”在聽到了孫立恩的說法后,袁平安大吃一驚。肝損傷確實有可能導致高血鉀,這從機制上是說得通的。但臨床上,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多見的卻是以低血鉀為主要表現的電解質紊亂。孫立恩的判斷不能說有錯,但袁平安卻覺得可能性似乎不是那么高。
而孫立恩所提出的治療方法就更匪夷所思了,介入栓塞,這是用來治療肝臟腫瘤的主流方案。
治療肝腫瘤的介入栓塞和冠心病的介入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冠心病進行介入手術,目的是為了讓血管擴張,讓本來閉塞的冠狀動脈重新打開并且接受血液流過。而治療腫瘤的介入栓塞,則是為了讓腫瘤無法繼續得到血液而枯萎死亡。
但這種治療技術在急性肝損傷上一點忙都幫不上。倒不如說隨著栓塞完成,急性肝損傷的部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流向肝臟內的血液減少,會有更多處于該區域的肝細胞徹底壞死,并且釋放出更多的鉀離子。
這不光不會改善患者情況,甚至會導致她的肝臟以更快的速度陷入徹底壞死的局面。
“她的肝臟已經不行了。”孫立恩堅持著自己的判斷,“上了這么多降鉀手段,她的血鉀在半小時內仍然上升了0.24mmol/L,這已經不光是單純的急性肝損傷能做到的程度了。你現在上著透析,她的情況仍然只是穩定而不是好轉,肝損傷的面積太大,常規手段已經無法扭轉了。”
“那也不能直接把肝靜脈栓了,這個肝徹底不要了吧?”袁平安急道,“她現在這個狀況,你把肝栓掉之后缺了的這一塊功能用什么頂上?替代治療只能拖時間,肝臟本身又不可能自己長好!”
“通過CT判斷一下水腫情況,肝臟水腫的部分可以留下,但是已經表現為壞死灶的部分,整個小葉全部栓塞掉。”孫立恩認真道,“透析不停,栓塞完成之后馬上做肝替代治療。把已經救不回來的肝臟放棄掉,至少不能再讓它釋放出來的血鉀把人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