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反應把孫立恩也給搞懵了。
“孫主任,你看……”馬永芳醫生解釋道,“我以前一直是在內分泌科搞臨床的,這個你知道吧?”
孫立恩不明所以的點了點頭。
“二甲雙胍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也是全程使用藥物。它自從被發現以來,已經在各個國家里應用了超過五十年。它的安全性很好,作用也非常明顯——而且我們還在臨床研究中,不斷的發現它的新功效。”馬永芳醫生說道,“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沒有搞明白這種藥物的具體作用機制究竟是什么。可這并不妨礙我們給病人開二甲雙胍,并且鼓勵他們按時按量服藥。”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完全搞明白機制。只要確定這種方案對患者而言利大于弊,并且沒有顯著的風險就行了。”袁平安在旁邊解釋道,“孫主任你太緊張了,其實他們站起來呼吸就好了這個事情有一個最簡單的解釋——站立的時候,受到重力影響,患者體內支氣管收到痰液的刺激變少,咳嗽減弱了,呼吸就順暢了嘛。”
這個解釋……好像也說得過去。孫立恩想了想道,“要不,咱們鼓勵一下病人站起來活動活動?”
讓低氧血癥的患者起身活動,這是一個很有風險的醫療決策。但現在孫立恩突然覺得……這個風險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的。
低氧血癥患者站起來的最大風險就是耗氧量上升導致低氧血癥加重。而這樣的變化頓時間內可能導致患者意識喪失而摔倒受傷,長時間則有可能誘發MODS(呼吸窘迫綜合征),并且導致其他器官受損進一步加重。
可目前看來,讓他們站起來稍微動一動,并不會馬上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甚至還能再上升一些。這可是個非常棒的現象。
站起身來活動而非一直臥床,一方面可以增加他們體內的血氧飽和度,另一方面則能夠促進患者排痰。
排痰的重要性比普通人所想像的要重要的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老年患者股骨頭骨折的一年生存率僅為50%。這并不是說老年人股骨頭骨折之后,就有極大概率因為骨折而死亡。導致老年患者股骨頭骨折后死亡率大增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骨折后活動不便,因此老年人多發嚴重肺部感染的結果。
由于活動不便,老年人往往會傾向于臥床休息而不是起身活動。久臥不起,活動減少導致肺部通氣量減少,并且難以排痰。長此以往,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就要弱一些,他們出現肺部嚴重感染的幾率就會大幅度飆升。
而且活動還有助于腿部血液循環,減少DVT(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總而言之,“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可真不是人們瞎編出來的。
“既然這樣,那就搞點步行器之類的東西來?”周策想了想,然后提議道,“讓患者們運動一下有助于康復,可還是要小心點,防止摔倒受傷。”
“那就讓護士們協助吧?”胡佳想了想提議道,“危重癥患者現在確實是動不了,他們插管的傷口有些氣腫的,還有些滲血的。但是癥狀不太嚴重的重癥患者,我們還是可以扶著他們走一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