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孫立恩趕到綠區,對著值班的護士長鐘鈺問道,“柳院長這么著急找我干啥?”
柳院長的電話內容是鐘鈺傳達的,根據鐘護士長的反饋,柳平川在電話里的聲音聽起來很著急,而且內容也非常簡單,“讓孫立恩馬上到同德醫院的高新分院來,去接他的車已經在路上了。”
“我也不知道。”鐘護士長非常誠實的搖了搖頭,然后把孫立恩的手機遞了過去,“要不孫主任你直接給柳院長打電話問問吧?”
孫立恩點了點頭,不管柳平川這么著急干啥,從云鶴市傳染病院趕到高新區那邊最快也得二十分鐘。趁著現在這個時間當口問問看究竟出了什么事兒,這樣他也能有個心理準備。
“車到了?”柳平川接通電話之后快言快語道,“你讓司機師傅開快點,盡快趕到高新區醫院這里來。”
“我剛從紅區出來,正在往樓下走。”孫立恩用肩膀夾著電話,手上拎著夾克衫就往外跑,剛跑兩步,他就被鐘護士長一把拽住,然后孫立恩的懷里又多了一個普通醫用外科口罩。
“口罩帶上。”鐘鈺叮囑了一句,然后在孫立恩后背上推了一把,“路上注意安全。”
打著電話的孫立恩沒辦法跟護士長說聲謝謝,他加快了腳下的步伐,并且用非常狼狽的姿勢給自己戴好了口罩。
“……所以,是什么事兒?”孫立恩在電話里問道,“需不需要我帶什么東西過去?”
“不用帶東西,叫你過來是參加會診。”柳平川稍微冷靜了一點后說道,“有個病人,我和宋院長討論了一下,決定還是讓你過來一次參與會診。”
“是新冠?病得很重?”孫立恩皺眉問道,他并不覺得自己的診斷“天賦”能夠對一名診斷已經明確了的患者有太多幫助。
“是確診,但不光是重的問題……”柳平川嘆了口氣,“這個患者是鶴安醫院……的院長。”
鶴安醫院在1月21日當天被通知確定為定點醫院,而老舊的院區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改造并且開始收治患者。從21日下午四點開始,劉連志就再也沒離開過鶴安醫院。
作為院長,出身神經外科的劉連志院長帶著全院上下所有醫務工作人員和后勤保障人員全力奮戰,連續三天不眠不休的高強度工作后,鶴安醫院終于在規定時限前完成了病區改造。而帶著同事們完成了病區改造后,這位剛過完51歲生日不久,20號才剛剛從感冒中康復的中年人又首先帶著醫生們,對整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感染者的收治病區進行了查房和巡視。
這是一位和宋文一樣,習慣站在第一線,帶著自己的同事們努力工作的院長。
然而就在第一次查房之后的1月25日,劉院長突然出現了胸悶,咳嗽,發熱和氣喘的現象。指脈氧飽和度下降到88%,在高流量氧氣支持下血氧飽和度依然低于93%。
由于是醫生,而且還是定點醫院的一院之長,劉連志迅速得到了PCR檢測的機會。而這一次檢測卻讓幾乎所有人的心里都為之一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