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為了感謝書友“墨洛絲薇瑟”在2020年6月14日以及2021年1月3日所捐獻的全血而加更。他之后還有兩章成分血加更以及五章盟主加更等待更新。
生命會逝去,新的生命也會誕生。逝去和誕生構成了這條名為生的河流。我們往往無力挽回逝去,但新生的生命卻總能一次又一次沖淡心里的悲痛和哀傷。因為那是新生,而新生,往往就代表著希望。
關谷雪和趙健的孩子有名字了。小兩口稍微商量了一下,然后決定把這個消息告訴給照顧他們的醫生。
“對,叫趙鶴安。”趙健通過呼叫器對護士站說道,“不然你們每次都得管他叫什么‘關谷雪之子’,這個……聽起來怪怪的,你們叫起來也不方便。”
“嗯嗯,對的,云鶴的鶴,平安的安。”趙健補充道,“希望我們云鶴能夠平平安安吧……”
小趙鶴安的檢查開始了。而這一次的檢查,將決定他是繼續接受治療,還是開始使用ECMO進行生命支持。
錢紅軍在看到趙鶴安的檢查結果之后,第一反應也是病毒性心肌炎。但他很快就為這個判斷畫上了一個問號。
如果是病毒性心肌炎,那它的進展似乎有些慢。
能夠支持病毒性心肌炎判斷的兩個主要指標分別是趙鶴安的肌磷酸化酶-同工酶(CK-MB)以及極高水平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NT-proBNP)。其中CK-MB上升提示有心肌損傷,而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則提示心臟已經出現了心衰。
但趙鶴安自從出生之后就沒有吃到過母乳,從理論上推測,他身體內的免疫水平是比較差的。而他最有可能遭到感染的時間節點應該是出生當日和自己父母共處一室的時候——從這個時間點來判斷,趙鶴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時間已經和他的出生日一樣長了。
這么長時間的感染,要不是新生兒對于低氧的耐受度比成年人強,可能他早就出現了更嚴重的癥狀了。
從病歷上可以得知,趙鶴安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第一次出現上升是在2月1日,當時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是541pg/ml。
新生兒在出生后,第一次全部依靠自己的循環系統運轉生存,這對于他稚嫩的心臟是一場很艱巨的考驗。事實上,完全健康的新生兒剛出生時,他的血清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可能高達1991.53±916.99pg/ml而這個水平在患兒出生后會逐漸下降。
如果把這個認識套用在趙鶴安身上就不難發現,他在出生后第五天再次入院,當時所檢測出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為541pg/ml……這個臨床意義就并不是很大。畢竟對新生兒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研究還不夠充分,缺乏一個標準值進行對比。這個數值在當時的情況下不見得就能表示趙鶴安有心衰——它可能只是還沒有被代謝完畢的出生高峰值而已。
但問題在于排除了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上升的臨床意義之后,CK-MB水平上升就缺少了一個解釋。對于其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而言,CK-MB上升一般都出現在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征后,但趙鶴安并沒有這樣的問題。
錢紅軍左思右想,決定先不著急給孩子上ECMO,現在得先搞清楚他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比如……是不是有先天性心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