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藥菌感染,這是ICU病房中的患者們需要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關。在重癥監護病區中,很多不同病因的患者聚集于此,并且還需要長期在這里接受治療。而治療過程中,醫生們一遍又一遍為患者使用的抗菌藥就成為了被動“篩選”細菌的條件。只有在各種抗生素的輪番攻擊中還能活下來的細菌,才有資格在ICU里生存。
這樣被篩選了幾十代甚至上百代的細菌普遍對多種類型的抗生素都有了耐藥性。因此才會被成為“多重耐藥”。而不幸中的萬幸是,感染了劉連志的只是“多重耐藥”而不是“泛耐藥”或者“全耐藥”菌——這樣的細菌對一部分抗生素耐藥,但仍然有一些抗生素能夠高效的殺滅它們。
孫立恩正準備要過劉連志的血常規報告,然后找個蛛絲馬跡來提醒一下這里的醫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問題時,狀態欄突然刷出了一個新的狀態欄,一個孫立恩已經見過很多次,但至今看到仍然會渾身上下汗毛直立的狀態。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00.00.01”
“護士!”孫立恩扭頭就喊,同時還按下了劉連志床頭的呼叫鈴。按下呼叫鈴之后,孫立恩馬上開始翻箱倒柜找起了采樣瓶。檢測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最快手段就是對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水平、D-二聚體等項目進行檢查。現在的劉連志的DIC狀態剛剛開始,很明顯應該是處于DIC三個分期中的高凝期。
只要盡快確定DIC,然后對他進行抗凝治療,一切就應該還來得及。
·
·
·
孫立恩脫了防護服,坐在紅區外的走廊上,面色凝重。
要說服護士取血對劉連志進行凝血功能檢查并不困難。大家現在都穿著防護服帶著口罩手套,孫立恩下達指令的時候又自帶主任般不容置疑的氣場。護士們甚至是在完成了取樣和檢查準備讓這位醫生補個醫囑的時候才反應過來——這位好像不是科里的醫生啊?
“醫囑我讓朱敏華教授給你補上。”孫立恩看出了護士的疑惑,然后說道,“我是過來會診的醫生。”
而在出艙后,孫立恩向朱敏華轉達了多重耐藥菌感染和早期DIC的問題。多重耐藥的事兒還可以稍微再放一放,但已經出現的結果證明,目前劉連志確實出現了高凝狀態。如果只是單純的高凝,或許朱敏華還不會這么緊張,但劉連志還有急性肝損傷這個問題。在肝損傷下,肝臟內所能合成的凝血物質會迅速減少。血液中的凝血物質持續減少,再加上嚴重的全身感染……DIC不出現倒成了稀奇事。
朱敏華急匆匆的進艙去組織搶救,孫立恩則一個人坐在了長凳上。他低著頭,半天一動不動——仿佛電力已經徹底耗干了似的。
作為一名醫生,孫立恩并不后悔自己當初二選一時的選擇。在沒有足夠的資料和相關研究的時候,他替劉連志選擇白芍總苷,完全是出于醫生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以現有的相關研究知識,對患者情況進行了通盤的認真考慮之后才做出的選擇。使用白芍總苷,孫立恩的良心對得起這個選擇。
良心上沒有問題,但選擇本身出了差錯。這樣的沮喪感就像是一塊從山崖上落下的巨大石塊,它以萬鈞之勢瞬間擊垮了孫立恩的所有防備。
而現在的劉連志的情況……恐怕也正如一塊開始松動,并且已經出現滾動趨勢的巨石。醫生們已經通過ECMO和其他的各種生命支持設備盡量在對這塊危石進行加固。但……松動的跡象仍然在繼續出現,現在這個情況下,最讓人擔心的癥狀恐怕就是DIC。
哪怕是其他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現了DIC也需要馬上集中力量進行搶救,而劉連志上著ECMO,這就意味著一旦出現了DIC,ECMO的運行阻力會迅速開始上升。一旦阻力突破了機器能夠運轉的極限,ECMO就會馬上停機。
沒有自主呼吸能力,肺栓塞,而且還沒有了ECMO支持……劉連志的生命之火會瞬間熄滅。甚至連再搶救一下的手段都沒有。
所謂搶救,首先要建立在患者還“有的救”的前提上。醫生們不可能救得回來一個頭部離斷傷的患者,也不可能搶回一名有DIC,而導致ECMO徹底停機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