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倡導下,醫生和護士們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無奈的答應了下來——誰讓說話的人是主任呢。聊唄,大家在云鶴待了這么長時間,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不小,和患者們聊聊天,說不定自己也能再輕松些。
不知道云鶴的這些年輕打工人們,平時用來打發壓力的手段究竟是什么。
·
·
·
年輕人的精神需求是有巨大缺口的。平時的的精神文明需求被工作的疲勞、飽和式覆蓋的明星八卦以及日常經濟壓力持續抑制著。而在這個時候,在病房里,沒有了其他的抑制,他們反而開始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需求。就像是干渴的土地突然遇見了絲絲雨滴,他們幾乎是饑渴的尋求著所有能夠用來滿足精神需求的東西。
用手機看小說當然是一個主要的獲取精神食糧的方法。閱文集團在十幾天前就開放了多個平臺免費計劃,設立了“免費閱讀,共克時艱”專區。同時宣布,只要新注冊會員,就能獲得14天的免費閱讀權限。免費閱讀的范圍包含超過十萬冊書籍。
但一天到晚躺在床上捧著手機看小說,對身體還是有些損耗。而在云鶴市傳染病院玩游戲就顯得有些困難了——這里同時上網的手機數量似乎有些太多,自己的手機難以獲得足夠穩定且高速的無線上網服務。于是,聰明的人們就開始向其他地方要精神滿足。
比如,開始創作。
北六區里有不少年輕的康復階段患者。這些人中,有一名從事平面藝術設計專業的小姑娘陸雅慧。
陸雅慧一開始病的也很重,在出現癥狀并且被PCR檢測為陽性之后又拖了三天才住上院。但好在她還年輕,而且身體底子不錯。住院一周,陸雅慧的肺部病變開始吸收,不吸氧時的靜息血氧飽和度也上升到了94%。
被轉入北六區之后,陸雅慧每天需要面臨的最大惆悵就是如何排解自己突然多出來的這么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她所就職的公司目前全面停工,而她自己也沒有帶上平時工作所需要的平板電腦——就算想要把之前的工作再優化一下也沒有工具。
一個想打發時間的“藝術家”總是能想到辦法來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的。而陸雅慧所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從醫生手里借來一支黑筆,然后開始在自己用過的口罩上作畫。
想要在口罩上寫寫畫畫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這樣的困難反而成為了陸雅慧創作的助力——想要在口罩上留下方便辨認的筆畫很麻煩,這支并不怎么好用的黑筆在上面留下的痕跡要么過粗要么過細,中間還有大段大段的飛白。而陸雅慧則發揮了自己的藝術天賦,她用反復點畫的方式,硬是在口罩上留下了一副又一副的卡通肖像畫。
其他的病友們看到了陸雅慧的作品之后也很感興趣,他們開始陸雅慧提供起了自己隨身帶著的能用來藝術創作的工具。比如名片,比如簽字筆。
而在心理醫生帶來了不少報紙給大家撕著解悶,以及醫生和護士們在李承平的要求下“積極溝通”的事情發生后,陸雅慧的創作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
她拿到了一臺之前志愿者們捐獻的平板電腦,并且還拿到了一根可以用在這臺平板電腦上的電容壓感筆。
說實話,一開始在得知自己能有平板用的時候,陸雅慧只是覺得開心而已。可等她終于用顫抖的手接過平板電腦和電容壓感筆的時候,她卻突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嚎啕大哭了起來。
以前因為工作壓力巨大,陸雅慧甚至一碰畫筆就心煩。要不是因為工作離不開這個,她可能早就徹底放棄繪畫了。
但現在,她居然會因為重新接觸到畫筆而激動萬分,甚至雙手不由的顫抖了起來。她在得知自己第二天能拿到平板電腦之后整整一晚上都沒睡好覺,腦子里想著的全是等平板電腦到了以后,自己要畫些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