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醫生都去吃午飯了,可孫立恩則并沒有什么胃口吃飯。好吧,其實有胃口,而且還很餓。但他手頭上的患者還沒個診斷,人家還餓著肚子呢。孫立恩實在是不太好意思就這么自己先吃飯把人晾著。
和孫立恩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馬永芳,她中午也沒去吃飯,而是繼續穿著防護服在留觀室里進行著后續的問診和檢查。
整個留觀室里一共就配了一名護士,而這位護士現在忙的那叫一個腳不沾地。孫立恩有些無奈,早知道就把胡佳鐘鈺和小郭他們一起帶上過來。就算對新的環境不熟悉,找不到相應的器械在哪兒……至少能讓醫院里的護士們稍微輕松點不是?
馬永芳醫生手頭的這個患者情況比較奇怪。病程短,發病快,病情重。更奇怪的是,他的發病完全沒有先兆。
雖然送到的時候人是昏迷的,但患者在十一月底有過一次入院記錄。當時他出現了腹瀉,并且被診斷為細菌性腸炎加以治療。當時的檢查顯示,這位患者并沒有什么太嚴重的其他問題。腹瀉造成了心率上升和電解質失衡,但都還在可以比較容易糾正回來的地步。
那這幾個月的時間里,他到底是怎么把自己搞成酮癥酸中毒的?
馬永芳給與這名患者的治療方案非常常規。除了使用大量生理鹽水溶胰島素注射、同時還上了生命體征檢測和腎功能連續監控。電解質方面給與口服氯化鉀補充,并且還加上了CRRT治療進行干預。
目前還不確定患者究竟是一型糖尿病還是二型,但治療流程上按照既定方向走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這個患者怎么搞的?”孫立恩在安撫好了丁輝國之后,順便去看了看馬永芳手下的這名患者,然后問道,“酮癥?”
“對,酮癥酸中毒。”馬永芳點了點頭,“他的血糖都54.3mmol/L了,居然還不是高滲昏迷,這就很離譜。”
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是糖尿病中一種比較少見的嚴重急性并發癥。當患者血糖往往大于33mmol/L,并且尿糖成強陽性反應。這樣的昏迷往往多見于老年無糖尿病病史患者或者2型糖尿病輕癥患者。老年認往往因為控制飲水的口渴中樞神經敏感性下降,導致水攝入不足從而誘發高滲昏迷。而2型糖尿病輕癥患者則可能因為感染、應激反應等原因導致體內血糖快速上升,或者因為2型糖尿病輕癥而一直沒有確診,所以錯誤飲用或者攝入大量含糖飲料和高糖食物。從而誘發高滲昏迷。
而酮癥酸中毒是一種代謝嚴重紊亂,并且持續了一段時間的結果。正常情況下,人體會分解糖作為能量來源。而有些患者因為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或者相對缺乏但能量缺口較大,身體無法通過分解糖來獲取足夠的能量。隨后才會轉向分解脂肪為身體提供能量。
而分解脂肪后,人體利用分解脂肪所產生的酮體供能。但酮體的利用效率較低,在這種“無法分解糖供能”的情況下,人體會傾向于大量分解脂肪為細胞供能。而脂肪酸通過肝臟大量分解之后,無法被快速消耗掉,因此就會出現酮體在血液中大量積蓄的情況。
血酮升高后,人體內的血液中有機酸濃度迅速升高,隨后引發酸血癥。而血液PH值下降,患者則會下意識通過過度換氣來降低體內的PCO2進行代償。而這個過程中,患者的呼吸會帶有典型的酮臭味——這就是酮癥酸中毒患者呼吸帶有爛蘋果味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