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中,云鶴新增患者人數雖然稍有波動,但每天的新增患者數量仍然在大幅下降。從4號的新增131例到6號的新增74例,云鶴的新增患者人數以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快速下降到了兩位數。
要知道,一周之前的2月28日,云鶴新增318例,再一周以前的2月21日,新增數量是631例。在三月前,新增確診人數每周減少50%左右,而到了三月,僅用兩天時間,確診患者人數就下降了接近50%。
這個數據再一次證明了云鶴目前采取的管控措施確實有效,而包括方艙醫院和雷火神山在的強大收治系統也為徹底遏制疫情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只要收治患者的能力上來了,只要在外面流動的傳播源減少了,只要停止流動不接觸傳播源了,感染病毒的患者人數就會越來越少。這是最基本的科學道理,也是最樸素的、最早被人們發現能夠有效對抗傳染病的方法。
兩天時間里,整個五樓前后一共出院了12人,并且收入了兩名患者。兩個病區目前一共有二十二張空床,這種變化甚至讓孫立恩自己都有些不適應。在幾周前,只要有一張床位空下來超過兩個小時,他就會馬上給張智甫打電話——需要收治的患者人數太多,還有太多的確診或者高度疑似患者必須在家中等待救治。
一張空下來超過兩小時的病床,意味著對醫療資源的犯罪**費,也意味著會有一名可能已經患病多日的患者無法盡快得到收治。
提高收治率,就是減少傳染源,就是保護更多的還沒有感染的普通云鶴人。
被這種緊迫感催著趕著,一步步向前逼著自己快一點,再快一點的醫生們,在看到了空下來的病床之后,心情很復雜。大家有些難以置信,有些擔心會不會是周轉上又出了新的問題,會不會是病毒的檢測能力不足,導致送到醫院里來的患者變少了。
總之,在重壓下持續工作了一個多月的醫療隊隊員們的第一反應絕不是開心,而是擔心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沒有做好。
這場疫情來的太突然,云鶴的醫療系統一瞬間實在是承載了太多患者。多到就連前來支援的醫療隊隊員們都心里發虛的地步。
半個月前還忙到腳不沾地,現在就開始有空床了?
這……這可太好了!
這樣的心理變化在每個隊員身上都經歷了差不多的一輪,然后就是大規模的“歡天喜地”。
辛苦工作的人們最需要正反饋。西西弗斯的經歷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每天推上山的石頭都會重新滾回到山腳下。所有的勞動和辛勞都沒有得到哪怕一絲的結果——這樣的折磨可謂酷刑之最。
而在北五區工作的醫生護士們驚訝的發現,病區的空床越來越多時,之前的所有辛勞就全都變成了喜悅和成就感,然后在所有人的心里迸發了出來。
就連病房里的患者們也受到了鼓舞。如果說之前大家都是在強打精神,那現在大家就是真的有了希望。那些比自己病得更重,病的更長的病友們都出院了,那自己還有什么可擔心的?
這就是個病,又不是要命!
有了這樣的認知變化之后,患者們的治療積極性也起來了。每天除了按時按點吃藥接受治療以外,能夠下地的患者們也在積極下地活動。就算是目前還不能脫離呼吸機的患者,也會盡量努力坐起來一陣,然后活動活動手腳。
對這個變化感知最深的,恐怕就是負責整個傳染病院住院患者心理情況的杜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