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們是粵東潘家村的咱同宗同源的潘家后人呀?”叔公太對潮汕地區的饑荒雖有所聽聞,但此時面對著六叔公潘廣榮這班人的到來,他卻是感到了不可思議、也感到了驚奇和驚愕、更是流露出了有些將信將疑的神情。
“是的、是的,情況呀是這樣的……”六叔公潘廣榮便在客氣地詳細的向叔公太潘仁春講明了來意,他也詳細地向叔公太潘仁春介紹了故鄉潘家村的歷史淵源和目前的情況。
六叔公帶來的潘家村的這幾個人里,幾乎都是像潘耀華和潘耀文這樣的人,他們以前大多都是外出做生意的,能文能武者有之,能說會道者亦有之,他們多有過行走江湖的經驗,都是些能說會道善于交往的人,所以,他們便也在旁邊不失理的幫口和介紹。
這樣,便使叔公太潘仁春漸漸地相信、理解和同情起潘家村的這班人了。
此時,適時地,六叔公便拿出了隨身所帶的用綢布包裹著的數本族譜來,他用雙手莊重地把族譜捧給了叔公太。
叔公太接過族譜一看,其中發黃的、也是最新的一本便讓他的眼睛發亮了,于是,他便趕忙起身走進內屋,跟著,叔公太便從床頭箱角的寶盒里拿出了當地的數本族譜來,翻出其中的一本,正與六叔公拿出的發黃的這本一模一樣,它可是同一個先祖的毛筆字跡呀!
叔公太興奮地拿著族譜重新走出到了廳里,然后趕忙與六叔公兩邊翻開對照。
哎呀!對上了、對上了!新舊族譜全都一模一樣!全部都對上了!
看著兩邊的族譜,人們便大吃了一驚,這可是預料中的驚喜呀!
都說同姓三分親,五百年前就是一家人!
而這粵東的潘家村與江西的潘家寨在280年前就是同一個祖宗、就是一家人啊!
因此,在霎時,這股同根同源的親情便被激發了出來了,頓時,那叔公太便熱情了起來了,他便趕忙泡茶相待、在熱情地招呼起了大家來了。
此時,大家便在按照族譜輩份來排序,在一陣的查詢排序下來后,大家便發現兩邊人的輩序基本相當,那叔公太還是稱叔公太,那叔公還是稱叔公。
大家看著上祖留下的數本族譜,它詳細的自上而下記錄了400多年來的宗親遷徙及繁衍情況,再仔細地看一下最新的、發黃的這一本,原來它是90年前續編的、僅僅只是隔了五代人。
看著族譜,叔公太激動了,這坐在面前的就是親人呀!這一方有難,另一方怎么能不幫呢?
于是乎,叔公太著急起來了,叔公太也開始在行動起來了!
于是乎,叔公太在讓六叔公等人稍坐一會,而他自己則立即轉身拔腿就出去了。
不一會后,叔公太便招來了村里的一大班男人,他指著潘廣榮對著他們說道:“這六叔公等人是我們遠在粵東龍頭鎮的宗親,是280年前的先祖遷徙到那里后傳下的,宗親的根就在我們這里,宗親就是我們的親人,我想大家應該都耳聞過南粵潮汕的大旱饑荒了,現在,我們的親人是走投無路了,才迫不得已來尋根問祖和尋求接濟,他們千里迢迢、吃盡了千辛萬苦到我們這里來避難,所以,我要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分別來招呼招待我們遠方的遭難親人,這樣吧,招待所費你們就先記著,以后再在公攤捐助中抵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