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臘月二十四日“入年假”這一天,也是當地人過年的傳統的送灶神之日。
如果是在往年,人們都必須略備祭品和貢品來祭送灶神上天復命。
但是,在今年的臘月二十四日,因災區的絕大多數人連灶火都不知道沒開多久了,幾乎都是無錢無糧家徒四壁、早就斷米斷炊了,所以,絕大多數人那都是沒有能力去購置祭品和貢品來送灶神上天了,也所以,絕大多數人便都沒有去舉行這個儀式、都省略了。
在臘月二十四日,大約是在晚上的八、九點鐘的時候,那老天爺便突然開始下雨了,老天先是稀稀疏疏、羞羞澀澀、不太愿意一樣飄起了小雨花,然后便是一絲絲、密密的飄起了雨絲,再后來便是滴滴答答、噼里啪啦的下起了小雨滴。
頓時,人們便喜出望外地涌到了室外了,人們便在仰望天空、在雙手合十,人們便在任憑風吹雨打,人們都紛紛熱淚盈眶地在歡呼雀躍,真是悲喜交集啊,人們的謝天謝地之聲便不絕于耳了……
大家都在說,今天回天宮復命的灶神也餓了一年了,灶神也餓得頂不住了,是沒有帶貢品而又餓壞了的灶神在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了凡間的慘象,這樣,就讓玉皇大帝了解了凡間的民情,因此,是玉皇大帝大慈大悲可憐了天下的蒼生,于是,玉皇大帝便派了南海龍王吸水來救災了……
當時的人們呀,總喜歡求神拜佛、總相信迷信的說法。
當天空下起了雨滴后,那雨便逐漸就轉成了小雨了,這時,這小雨淅淅瀝瀝、如歌如泣又如訴,它兜兜轉轉,那雨聲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慢慢地,那瓦槽、屋檐、地溝等處便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了。
唉!在冥冥之中,誰也不知道這迷信是有還是無,但是,自從臘月二十四日這天晚上之后,那老天便確實開始是連日陰雨綿綿了,在此后的一連十數日,那老天便都是連綿不斷地在下著雨。
這樣,當地的旱情便似乎已經是緩解了,當地的人們呀便也開始緩過神來了。
至正月初進入了立春時節時,那田間地頭滿眼便都已是濕漉漉、軟綿綿的感覺了,土地及萬物便都已是吸飽了水分了,那池塘、洼地、土坑等低處也已經積水了,那溝渠、溪河也開始響起了流水的聲音了。
至正月十五元宵節時,放眼看去,到處便都有了充足的春水了,當地的旱情便徹底地結束了。
于是乎,人們便開始忙碌起災后的自救來了,人們便可以開始忙碌起災后的春耕春種了。
當地人的悲傷、壓抑和絕望的心情隨即也就漸漸地遠去了,眉頭便開始舒展起來了,久違了的笑容也開始露了出來了……
此時,人們最需要的莫過于是種子,而最最需要的又莫過于是水稻的種子。
于是乎,那曾招寶便又高興了,那曾招寶可謂是一步走對之后,那則是步步暢順、步步都是在贏利了。
此時,曾招寶在精算預留了家人的口糧后,他便把剩下的兩千多斤稻谷以一比五至一比十不等的比例,賒給了鄉里的鄉親們做稻種,因為鄉親們根本就沒錢購買,這樣,按賒時的約定,在收成后,鄉親們則要按一比五至一比十不等的比例把新谷還給曾招寶。
這叫借雞生蛋、還本付息,因為是種子,所以每家每戶賒的數量都不大,也就是三、五斤,或者是十斤、八斤的樣子,曾招寶還按人們的貧困程度以及稻種的品質靈活的定出了五至十的比例,他沒有要求人們要以現金購買和以財物抵押,而是任人自愿前來賒借,因而,人們便在無比感激、感謝曾招寶的同時又覺得很有劃算。
然而,這對于曾招寶來說呢,若把賒出去的稻谷累加起來,他則又將獲得了五到十倍的凈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