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個看上去更好的設計出現,雖然推翻了他們之前的很多設計,真的不值得去嘗試一下么?
有的專家動搖了,已經開始考慮陳淵這個設計的可行性了。
“等一等。”這時,又一個專家站了起來,看著陳淵,“雖然你還沒有提供任何數據,但僅是看視頻建模的體型來看,這架武裝直升機一旦制造出來,重量肯定要超過了10噸了吧。”
陳淵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根據我的計算,這架武裝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14噸。”
14噸?
在場的所有人眉頭全都皺了起來。
原本設計的武直20,最大起飛重量剛剛達到10噸,這已經是現有發動機能夠提供的最大升力,而且還需要配合上那個精心設計過的氣動布局才能做到。
而且滿載的武直20無法從艦船上起飛,因為戰艦的顛簸和海面上的大風,很容易影響它起飛時的狀態,削減起飛時能夠提供的升力。
不過,眾人對于這個起飛重量倒還算滿意,畢竟如今服役的武裝直升機中,隔壁的米28最大的起飛重量,也不過是11.4噸,而牛仔國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更是只有11噸。
炎國作為后來的追趕者,能夠讓武直20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噸,已經很不容易。
可陳淵拿出來的那個視頻模型,竟然說最大起飛重量14噸,這已經不是超越了,這簡直就是對其他勢力的碾壓啊。
所以,他們對陳淵提出的這個數據根本不相信。
陳淵清楚這些人在想些什么,以他們的設計水平,10噸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但他不同,他的直升機設計能力,已經達到了高級精通,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武裝直升機設計第一人。
他的眼光和格局,已經領先了他們一大步。
正如網絡上那句話說的一樣,領先世界半步是天才,領先世界一步是瘋子。
很多時候,不是你得想法出現了錯誤,而是其他人的眼光根本無法跟上你的思維。
陳淵站在大屏幕前,道:“這些年以來,我們制造的所有裝備都在模仿,從蘇制武器,到歐制武器,小到步槍子彈,大到飛機坦克,無不是按照他們的設計仿制而來,甚至連我們的武直10,都有著大量借鑒的痕跡。”
在場的人無不認同地點了點頭。
炎國的軍工科技起步比較晚,模仿則是學習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不僅能夠快速培養出一批自己的人才,還能加強國防建設。
不過,他們也都明白,模仿和借鑒,很容易陷入別人的誤區之中,最后連走出來的機會都沒有。
武直10就是一個例子。
從各種數據過來看,那是一款還不錯的武裝直升機,可仔細研究卻能夠發現,它上面的很多設計,都是借鑒來了,甚至連一些缺點都借鑒過來了,因為當時無法改進。
陳淵繼續說道:“這一次,我將武直20進行了全新設計,它不僅僅要與ah64阿帕奇、米28競爭,而且還要超越它們,成為真正的低空之王。”
一句話,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