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魏軍根本就不他們近身的機會,藏身在長槍兵和刀盾兵后面的弓箭兵和連弩兵一看蜀軍試圖反撲,立刻是用弓弩對其進行壓制。
雖然說野狼峪的山谷呈喇叭口的形狀,但入口再寬也不過是幾十丈的距離,陷陣營前部可足足有三千人,足以在谷口排出一個密集的方陣來,此刻弓弩手亂箭齊射,直將谷外的魏軍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是向后撤離到安全的距離上。
想要近身肉搏是沒機會了,但這支蜀軍又不敢輕易地撤退,只能是和魏軍展開了弓箭互射,只不過他們的箭矢可比魏軍那邊差確遠,零零星星的,根本就對魏軍沒有什么太大的傷害。
當谷外的蜀軍構成不威脅之后,魏軍這邊才能對山谷之內的魏軍進行全力以赴的阻擊,畢竟被困在山谷里的蜀軍人數是谷外的五六倍,而且谷外的蜀軍沒有生死危機感,進攻的時候自然不會拼盡全力,而山谷內的蜀軍已經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脅,他們一定會做困獸之斗,不顧一切地拼死而戰的。
果不其然,一看退路被魏軍給切斷了,山谷內的蜀軍都急紅了眼,紛紛地向谷口方向涌來,試圖殺出一條血路來。
這些魏軍,基本上都是游擊軍,他們在劃歸到各個地方之后,就做過針對性的訓練,游擊隊的作戰方式和正規軍隊是完全不同的,正規軍隊講究戰陣和配合,而游擊隊則習慣于單兵作戰,對個體的素質要求要高一些,就算是集結作戰,也是以小股、機動、迂回、穿插為主,比較靈活。
所以,這些魏兵的單兵作戰能力能強一些,面對被包圍的困境,他們沒有崩潰也沒有自亂陣腳,反而是以更加兇悍的姿態投入到了戰斗之中,困獸猶斗,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這是一場狹路相逢的戰斗,沒有點勇氣和毅力根本就無法站到這個戰場之上,無論是魏兵還是蜀兵,都充滿著殺氣,雙目赤紅,踏尸而行,展開了最為殘酷慘烈的肉搏著。
由于蜀軍在外圍的攻勢不太給力,魏軍只需要留下少許的兵力來對付他們就足矣,大部分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對內線的作戰。
這邊的蜀軍不但是人數眾多,而且都是殺紅了眼的,為了拼出一條生路來,他們人人爭先,個個恐后,悍不畏死地向著魏軍的戰陣沖了去的。
面對著密如雨瀑的箭矢,蜀軍似乎是毫不畏懼,頂著一面盾牌就往上沖,前面的蜀兵倒了下去,后面的蜀軍則會拾起它的盾牌來,繼續地前進,整個山谷之內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宛如一片人間煉獄,地上修羅場。
魏軍的這三千人可是陷陣營之中最為精銳的部隊,大多是久戰善戰的老兵,他們有著極其豐富的戰斗經驗,并對這場戰斗有著最好的準備,知道敵人一旦被包圍,首先就會進行瘋狂的反撲,他們們必須要有打硬仗的思想準備。
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這個時候,誰更有勇氣,誰更不怕死,誰才有機會笑到最后。
魏軍的作戰素來講究陣型嚴謹,配合默契,不但對單兵的素質要求比較高,而且在協同作戰,相互配合方面,都可以做到取長補短,相互彌補。
所以魏軍的戰陣常常有不動如山的稱號,一個魏軍的方陣擺在那兒,就如同一座矗立著的山峰,任憑風吹雨打,卻也始終是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