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沓中只是一個蜀軍的前進基地,并不是防御要塞,如果單純地將兵馬集中在沓中,那就等著被魏軍給包餃子吧。
鐘會的防御思路是在沓中的北面,也就是狄道的南出口那兒,設下一座營寨,封死狄道的出口,御敵于國門之外,倘若魏軍從狄道來攻,首先他們必須要拿下狄道口,否則就無法對沓中發起進攻。
雖然在狄道口鐘會只留駐了幾千人,但此地距離蜀軍在沓中的屯兵營也只有二三十里的路程,只要這邊戰況一起,鐘會隨時都可以增援狄道口。
同時,在沓中的東西兩邊的險要地帶,鐘會也安排了兵馬進行駐守,沓中本來說是一塊盆地,四面環山,只要守好四面的要塞,任憑魏國來多少的兵馬,鐘會也能守得住。
鐘會只能是這么守,畢竟魏軍雖然有進攻的意圖,但并沒有具體的動作,蜀軍不可能時時刻刻派重兵駐守吧,蜀軍在沓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屯田,而屯田是需要人手的,沒有足夠的人手,那肯定是種不出莊稼的。
這不剛過年,沓中還是一片冰天雪地,鐘會就開始考慮今年的春耕之事了,俗話說這節令可不等人,誤了農時的話,那冬天可是要餓肚子的。
沓中雖然也處于秦嶺的南側,但地理條件卻和北方相似,一年之中無霜期比較短,只能是一年一收,和蜀中一年兩收的條件相比,沓中在生產上面,效率要低得很多。
去年的收成就不太好,由于大多是新開墾出來的地,糧食的產量有些不盡如人意,收成好一些的,還是原先姜維在沓中時候屯的田,想要解決三萬多人的肚皮問題,鐘會還得在屯田上面多費點心思才行。
這讓鐘會頗有些郁悶,出身士家的他,什么時候關注過農事農活呀,鐘會喜歡的是舞文弄墨,要知道他們鐘家的書法在天下也是赫赫有名的,他父親鐘繇那可是真正的書法大家,開一代楷書之先河,鐘會的書法得自其家父的傳承,也是有大成的。
只是自從到達沓中之后,鐘會忙得就連練字的時間都沒有了,為了屯田之事,他常常幾個時辰蹲在農田里,跟手上滿是老繭臉上滿上皺紋的老農一起研究如何種田的事。
有些時候鐘會覺得自己也成了一個農民了,為了多收那么幾斗幾升的糧食,他不眠不休,耕種、施肥、灌溉,樣樣都要親力親為,為了這一畝三分地,他真是操碎了心。
在其位就得謀其政,既然司馬倫將這支軍隊交給了他來統領,鐘會就得保證這支軍隊戰斗力,首先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呀,蜀國朝廷撥來的糧餉壓根兒就不夠開支。
而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就只有屯田種地了,今年鐘會謀劃著開春之后,再開墾兩三萬畝的荒地,再增加一些糧食的產量,現有的糧食產量只能是勉強支應,一旦遭遇到緊急的情況,還是比較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