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騎營到達甘松和羌道之后,便原地宿營待命了,對幾十里之外的沓中并沒有發起進攻,雙方只是遙遙相對,沒有發生任何的沖突。
不過銳騎營的這一次進攻,也和其他各路魏軍的進攻一樣,是采用秘密襲擊的方式來發起的,在他們兵出狄道的時候,馬隆就派出先頭的部隊去封鎖了整個狄道,以至于蜀軍派出來的斥侯根本就無法通過狄道滲透到隴西,自然也就無從得到魏軍的行動時間了。
等到魏軍突然出現在甘松和羌道的時候,蜀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魏軍已經殺到他們跟前了,他們居然還一無所知。
這無疑在蜀軍之中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慌,軍心也隨這浮動起來,鐘會聞之,也是眉頭大皺。
本來他在狄道口安排了人馬駐守,就是為了防范魏軍的突然襲擊,不過讓他感到詫異的是,魏軍并沒有直接到沓中進行攻擊,而是兵出甘松和羌道,這兩處并沒有蜀軍在駐守,魏軍就算占領這兩個地方,也不會對沓中構成什么威脅,魏軍遠道而來,難道只是為了和蜀軍進行對峙嗎?
魏軍的行為確實有些迷惑性,讓鐘會有些不解,一時之間也摸清魏國的真實意圖。
雖然說魏軍拿下甘松和羌道之后,從戰略上對沓中形成了包圍夾擊之勢,但這個包圍圈實在是太寬泛了,根本就不可能對蜀軍構成什么威脅,蜀軍進可攻,退可守,行動完全是自由的。
而魏軍翻山越嶺而來,必然會面對著一個糧草補給困難的問題,按理說他們應當是速戰速決才是,如此對峙的情況,對魏軍其實是十分不利的。
蜀軍就算是再缺糧草,也足以支撐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而魏軍能支撐那么長期的時間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魏軍進軍甘松和羌道,肯定是另有所圖的,這不禁引起了鐘會的警惕。
本身鐘會就是那種智謀性的將領,司馬師主政的時候,鐘會一直擔任著他幕僚的重要角色,為司馬師出謀劃策,運籌帷幄。
現在魏軍擺出如此的陣勢,顯然是不太正常的,他們似乎在等待著什么,是援兵嗎?是不是魏軍先期抵達甘松和羌道僅僅只是騎兵,而騎兵是野戰的好手,卻不是攻堅的行家,所以他們是不是等待后續的步兵前來,再發起進攻呢?
這顯然是有很大可能的,目前蜀軍在沓中的防御陣地相對來說比較完善,防線堅固無比,魏軍先期抵達沓中附近的兵力只有一萬多人,顯然是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他們不敢冒然地發起進攻,只有等到其他后援的人馬到達之后,才有可能發起大舉進攻來。